县里一趟去一趟来,路上就是二三个小时过去了。
这也快到中午时分了。
她想着是不是得做点午饭给外头忙活的人吃?
到了这种时候,就想有个姜氏随身带着。
上百个人的吃食都难不倒人家的。
她眨眨眼,计上心头,朝门外的喊了声“冷一”。
冷一十秒内就到达厨房现场,“少夫人。”
闪现啊。
“你去大棚内拿俩红薯过来,我做顿午食招待知县和干活的人。你跟村正说一声,午食就在大棚里吃,吃红薯粥。”
做饭有什么难,一锅红薯粥就能解决一顿饭,学姜氏的风格来。
她忙忙叨叨地淘米熬粥,期间桂花又返回来了。
她挽起袖子,“我来我来,黎娘子你烧火吧。”
桂花是个急性子,看她瀛瀛弱弱的,干个活都不太利索的样子,把她赶下了灶台。
黎长乐可太感激了,屁颠颠退下了灶台,沦为了搭把手的那一个。
桂花那利索劲是真没得说的。
煮得稠稠的一锅糙米红薯粥,一大盆酸菜猪肉炖粉条,两屉一笼的玉米面加白面馒头,再用猪油炒一大盆大白菜,放了两条小米辣。
看着略粗糙的一顿饭,两个人却忙了半个上午。
过了午了,大棚里的红薯才收完了,有衙役们加入,称重的事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怀同指着手里的纸张,震惊地问记录重量的衙役,“你可是没记错了?一亩地真有这么多产出?”
那衙役也受了不小的惊,“没记错,大人,属下再三核实过了,确实有这么多,而且,这还不足一亩地,得除去其中隔出去的半个棚……”
李怀同捂了捂心口处。
不足一亩地,将近八千斤的红薯!
这怕不是要上天!
年景好的时候,小麦一亩再多也就300来斤的产出。
八千斤是个什么概念?
李怀同此时脑瓜子嗡嗡地,只觉这次赚大发了。
业绩业绩!
这些都是妥妥的业绩啊。
欧阳思远见他那一脸没见过世面的表情,心中得意。尽管自己心里也震惊于亩产之高。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欧阳思远学了一句话,正好拿来用上。
李怀同愣愣的晗首,“这可是在大炎朝地界发现的粮食新品种,殿下,这可得是能载入史册的呀!”
接下来,欧阳思远和李怀同针对这个红薯的种植方面问题聊了起来。
外头看了半天热闹的人群逐渐散去,大伙都顶着一脑门的“亩产八千斤”回了自家。
直到黎长乐带着冷一扛着桌椅过来,交谈的两人才停了下来。
“大人,劳您亲自跑来一趟,也没什么好招待的。我见时辰也不早了,就随意准备了一顿饭菜,大人和诸位将就着吃点。”
李怀同站起身直呼不敢,表示马上就招呼衙役们回县里了。
黎长乐看了一眼欧阳思远,示意他自己劝说,就笑着去布置桌椅了。
大棚入口处是有一小块空地的,放了桌椅,刚刚好。
黎长乐和桂花两人把饭菜从小院里端了出来,欧阳思远也带李怀同和胡得贤胡望一道在椅上坐了下来。。
黎长乐就把大棚这边交给了欧阳思远,自己带着黎世熹回了小院。
冷一也帮着把另一份留给衙役们和帮忙的几个人的饭食,用大竹篮提到另一个大棚里。
都布置完了,冷二也带着鱼儿回来了,打了热水洗洗擦擦,安排两个孩子吃上饭。
——
饭后,李怀同向黎长乐告辞,带着衙役和送他的两大麻袋红薯。
并问,这些红薯能不能是否能留种?
他本来问欧阳思远的,可人家表明了,这个得问顾夫人。
普通的红薯是可以育苗推广种植的,但黎长乐表示,她答应了绿水村的村正,先给一批给绿水村村民种植,剩下的才可以交给知县做安排。
绿水村的沙地面积有多少,他方才就跟胡得贤了解过,也要不了多少秧苗。
他听得黎长乐这么说,也放心地告辞了。
黎长乐来来回回忙活了一天,感觉整个人也到了极限了。
桂花精神头很好,留在小院里帮她洗了一大堆的碗筷,擦了灶台刷了锅的。
她直呼,不能比不能比,这体力悬殊也太大了,人家还是主要劳力呢,她只是个打下手的。
黎长乐给鱼儿换了一身的脏衣服,让黎世熹也换了,把两人都安排睡午觉去。
随后,她直接也躺平了。
——
欧阳思远在收完大棚红薯的隔天就带着无风离开了。
应他的请求,黎长乐给他备了一份礼物,足有一车,也算回报一下他,帮着自己赚了不少贡献点。
虽然人家不知道个中因果。
不过礼物不单是给他的。
有大棚里的各种瓜菜,大缸里的鱼虾,柴房又结了果子的苹果和荔枝。
他自己收的红薯两麻袋红薯。
此外,干果一箱,饼干一箱,果脯蜜饯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