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横盘震荡整理,让李成刚越来越坚信他之前的判断!
光大的主力资金必然要回补上方缺口,同时去反抽之前岛形反转位置上方的第二个缺口,测试这边的压力!
假如目前是熊市。
李成刚肯定就不会在这次进入光大,因为熊市之中,主力为了套人,未必会去反抽上方的缺口,而是直接做一个岛形反转的技术图出来。
继而展开一波阴跌。
但现在创业板已经开始走牛市了!
大盘虽然还没有跟上。
但后期随着创业板的赚钱效应不断攀升,主板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而赚钱效应出现后,会有“跑步入场”的盛况出现。
同时。
也会有许多“僵尸账户”被行情唤醒!
这就意味着,股市低迷的成交量,会不断放大出现,而成交量的放大,资金的活跃,都是对券商的利好!
股市中,经久不衰的故事,那就是业绩反转!
任何故事都不如业绩反转,未来可期这八个字坚定人心!
没错。
业绩,也就是所谓的营收利润增加,在李成刚看来,这其实也是一个噱头!
当然。
会有价值投资者会跳出来反对——炒股不看业绩,难道要看所谓的技术吗?
因为业绩提升,利润变厚,公司股价才能不断上涨,会跟随公司吃到发展红利,这是价值投资者坚信的事情。
但实际上。
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让价值投资者目瞪口呆。
比如。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在2006年上市,当年的财报显示,它在2004年的营收为1047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03亿元,而到了2012年时,它的营收增长到了3660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385亿元。
也就是说。
8年的时间,它的营收增加2613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增加了1182亿元,简单计算一下,用这个数字除以8,营收平均每年增加326亿元,扣非净利润每年平均增加147亿元,对比2004年的营收入,这个增速难道不漂亮吗?
但中国银行的股价高点,却是在2007年的牛市中出现的,除权价格为7.58元,当年的营收分别为2282亿元,扣非净利润652亿元!
而到了2013年的现在,它的营收为407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557亿元,难道没有实现营收双增速吗?
那为什么股价却是不但没有跟着业绩增加而上涨,反而是出现了历史新低,不仅低于2007年大牛市的价格,而且还跌破了发行价呢?
这让那些只看所谓的营收利润增速的价值投资者,会不会目瞪口呆呢?
这其中有一个深层次,也就是炒股的终极核心逻辑——缺乏预期!
也就是说。
故事不好讲。
幻想力不够!
拿光大来举例。
眼下虽然光大被罚了五个亿,但牛市已经出现了,后续随着股市成交量的放大,券商的业绩会越来越漂亮。
而且。
股市成交量究竟会有多大?
这个谁也说不清楚,不能肯定,这个不确定性,才会让人产生幻想力!
这是牛市的炒作逻辑——幻想!
而一旦到了熊市时,股民就要清醒过来了,因为熊市的炒作逻辑恰恰和牛市相反。
熊市炒作的是——确定性!
别提什么行业成长之类的,拿出来真金白银的业绩说话,所以业绩稳定增长的大蓝筹,会成为炒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