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尉,你觉得这百官之中,谁最适合作为使者?给曹操的官位,又以什么职位最合适?”得到杨彪的首肯,这就意味着,这个事情可实施性是很高的。
至少在杨彪看来,成功率很高。
“臣听闻,曹操年幼时曾经说过。他所愿,乃是征西大将军。如今齐王为征东将军,统领东部四州。不若给曹操一个镇西将军,四镇将军官位不小了。”
曹操现在是安西将军,金乡侯。人心不足蛇吞象,万一一口气给他的位置太高,万一曹操想要还价,没有还价的空间了,这就很尴尬了。
给一个镇西将军,若是曹操还坚持不给兖州。那就再给他一个县侯。若是还不行,再给他征西将军。若是还不行,那就直接拉倒!
反正兖州在曹操手里,也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与其继续留在手里,白白的浪费军队。倒不如将兖州给刘协,一来可以赚取一个高位。
对于他将来进军凉州,乃至西域,都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刘协的认可。将来在做事儿上,尤其是需要找一些进军借口的时候,刘协也不会给他难堪。
现在刘协虽然依旧是傀儡皇帝,可并非是被人所操控的了。所以,谁给刘协的好处更大,谁就更容易从刘协那里得到想要的官位。
“至于使者的人选,老臣以为,贾大夫最合适。”贾大夫,就是贾诩。贾诩跟随百官也来到了平原,本来他已经收到了张绣的招揽书信,但张绣并非成就大事之人。
贾诩对于权力没什么兴趣,如今刘协独居平原城内,周围有袁绍和刘奇环伺,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抢夺刘协。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有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将刘协从平原城内抢出来。
所以在短时间内,这里便是最安全的。这么安全的环境,而且还是占据了大义的地方。以贾诩善于谋己的性格,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藏身之处?
只是,人在家中坐,活从天上来。本来躲在平原城内,就是为了图一个安生。什么家国大义,什么民族兴衰,这些个事情,贾诩并不关心。
贾诩出生于公元147年,到现在,虚岁已经五十。在这个平均年龄还不到30的时代,活到50已经长寿了。自己还能活多久,贾诩不知道。
可是已经五十的自己,还能有几年活?贾诩本以为,自己可以就这么安安生生的在平原城内度过下半生。可没想到,在乱世之中,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是劳碌命。
就算自己足够懒,不想去工作。自己的主公,也会给自己安排诸多的事宜。
就像现在这种情况。
所以,当天使带着圣旨,来到自己家的时候,贾诩是有点愕然的。接过圣旨之后,天使将一封密信交给了贾诩。
联络曹操,让他让出兖州给皇帝刘协,这种事情,贾诩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任务很危险,也可能很安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曹操的态度。
贾诩下意识的就想开溜,这种将生死交出在别人手上的任务,若非自己是唯一的人选,贾诩是不会接受的。正史之中,淯水之战前夕,贾诩代表张绣出使曹操,是因为除了自己,张绣麾下没有第二个谋臣了。
可如今平原城内,虽然顶级人才不多,但是百官之中威望高于自己的人多了去。派遣这些人过去,明显要比派遣自己过去,生还的可能性更大。
两国交战不斩使者,这话本来若是当真了,那就准备送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