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黡的弟弟栾鍼(zhen)对士匄的儿子士鞅说,这次讨伐秦国是为了报复栎城之战,如今无功而返,这是晋国的耻辱。你我都是首次带兵出征,却是如此结果,不如我们带兵与秦军一战。
栾鍼和士鞅两人私自带兵追击秦军,结果可想而知。栾鍼战死,士鞅败回。晋大夫栾黡责怪士匄的儿子士鞅怂恿自己的弟弟栾鍼攻秦,结果栾鍼战死,而士鞅逃回,威胁士匄驱逐士鞅,要不然就亲自杀死士鞅。
晋军对这次对秦的讨伐称为“迁延之役”以讽刺这次战役的拖拖拉拉。而整个战役都是拖拖拉拉的发生着,诸侯联军想让秦国屈服,而秦军是一退再退,就是不肯向诸侯联军求和投降,正是秦国不愿臣服一步步的拖垮了整个诸侯联军的信心。
诸侯联军追击秦军到泾河边,又迟迟不肯过河追击,在郑司马子蟜和卫大夫北宫括的劝说下才渡过泾河,渡过泾河后又驻兵不前,这让秦军抓住机会,在泾河上游下毒使得诸侯联军损失惨重,郑司马子蟜才率郑军追击到棫林。
等到棫林后,联军主帅荀偃有下了一个“唯马首是瞻”的命令,最终使诸侯联军无功而返,这次的讨伐秦国才草草了事。
这次“迁延之役”的结果,根本无法和“麻隧之战”相比,整个战役的前后不仅没有让晋国增加威望,还让各诸侯国有了背离之意,在出兵讨伐秦国前的会盟上,晋国先是因为吴国不合时宜的出兵楚国,而驱逐了吴国大夫,接着又扣押了跟随晋国的戎族部落大臣,这就让各诸侯产生了不平之心,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晋国内部各大夫出现了权利的纷争。
荀偃作为联军主帅,栾黡有着明显的不服,栾黡作为栾书之子,本身就有着一股桀骜不驯。在晋、楚争夺郑国的多次战役中,栾黡对当时的主帅荀罃都有点不服气,而在荀罃去世后,晋悼公又任命了荀偃,这让栾黡更加的心生不满,所以才故意曲解主帅荀偃的命令,率先带兵撤退。
逃亡到秦国的士鞅,秦景公亲自接待并和其交谈,在讨论中秦景公问道晋国各士族的情况,并询问哪个士族会先灭亡。士鞅的回答是栾氏先灭亡,栾书在晋国的功劳虽然十分伟大,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会渐渐忘记,而他的儿子栾黡却骄横残暴,人们对栾氏的怨恨会日益加剧,栾黡也许能避免被杀,但灾难会降临给他的儿子栾盈身上。
秦景公听了士鞅的话,便极力向晋国请求恢复了士鞅在晋国的职位。秦景公之所以愿意为士鞅向晋国求情,并不是因为士鞅的贤能,最主要的是士鞅对栾黡的怨恨,秦景公想借此让晋国内部产生纷争,使得晋国各士族产生内耗,无论怎样对于秦国都是有利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