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等人在五日之后返回了都城。
这一日,朱元璋召开百官朝会,商议丰产谷物的事情。一时间,整个朝堂都沸腾了!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朱元璋。
仿佛在问,朱元璋是不是在开玩笑。
朱元璋撇了撇嘴。
百官一片哗然。
紧接着,整个朝堂都沸腾了起来。
当天,朱元璋回到大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朝,宣布了高产量谷物的消息。
大明要把这种种子推广到全大明,就得靠他们了!
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自然不会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
这件事情,关系到整个世界的生死存亡,朱元璋自然是十分关心的。
百官听到这个消息,脸色都是一白,旋即都是疑惑。
不会吧?
一亩地能有四五千公斤的产量?还有这种不需要太多土壤的种子?
百官将士不信,朱元璋却是冷喝一声,示意他们明白,此事非同小可。
不过,这件事既然是皇帝亲自说的,那就不太可能是真的了。
这一次,百官们一片哗然,震惊无比,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好震撼!
世间竟有这般神物?这……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太惊人了!
后来,大明的大臣们,看到红薯、玉米和土豆,都信了几分。
因为,现在已经有了实体,所以,硬邦邦的,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意味着,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应该是皇帝陛下亲自过目的!
这一次,百官又是一惊。
然后就是齐齐大喊:“圣上圣明!”
朱元璋挥了挥手,又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朱元璋道:“这是宣王费尽心机养的,因关心大明子民衣食无忧,特献于大明,希望陛下赐予子民!”
“待得万民饥寒交迫的问题得到解决……天下人当赞叹宣王名讳,赞叹宣王之功!千秋万代!”
百官闻言,顿时哗然。
众人都是一脸的不敢相信,宣王?这……宣王是怎么办到的?
这些年来,关于宣王的事情,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朱宣一家老小都搬到国外去了,这让很多人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宣王又拿出了一颗高产量的种子,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呢?
“这些高产量的谷物,能够解决几千年来的饥饿问题,那该有多好?”
所以,他的名字,才会被人铭记!
到时候,宣王怕是会一飞冲天,超越那些所谓的儒门先贤,在世人心目中,就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圣贤。
原因很简单,就是宣王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
吃穿住行,才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连食物都不能填满,更别说做其他事情了……
一念至此,满朝文武都是大吃一惊!
宣王,十有八九是真的能做到这种地步。
因为,皇帝都这么说了,太子也没有否认。
徐达、魏国公、汤和、冯胜、宋国公、夏原吉、铁玄等人一个个神色振奋。
意味着,他们所看到的,就是真实的!
这一次,大明堂百官都惊呆了。
李善长也被召了过来,拄着棍子,一边观察着朱元,一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