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制诰之宝,垂训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等等…”
“各有用途,各不相同。”
“尤其是您手中这块玉的主人,乾隆皇帝,更是产玺大户,史书中光是有记载的,就得有足足上千个。”
“不过最出名的,还是二十五方玉玺了。”
“孙老您手中的这一块,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其中赫赫有名的汉白玉玺中的一枚。”
“名字,应该就叫芙蓉玉玺。”
“只不过,这枚玉玺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流落海外不见踪影了,直到几年之前,有一位华夏的匿名买家,出价两千一百万欧元,从法国拍到了它。”
孙老一听,眼中的光越发明亮起来:
“不错不错!这枚玉玺就是我的那位老友拍下来的!”
“只不过,他在一段时间之前去世了,所以让他的儿女将这枚玉玺送回了国。”
听到这种话,网友们不禁唏嘘不已。
正是因为有这种心善的富豪存在,所以才能有那么多的珍贵宝物重新返回国内。
李阳继续说道:
“乾隆白玉玺是乾隆皇帝的私玺,是由经过千挑万选的冰花芙蓉玉雕刻而成,颜色也都是典雅的深粉色,这种玉玺在当时所象征着的,可是极为高贵,无法忤逆的王权。”
“而您手中的这枚,虽然各种地方都十分出色,但颜色却是浅粉色。”
温康泰似乎对此并不意外,他笑着说:
“站长,毕竟是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演变,玉石的颜色发生了些许变化,应该也是合理的吧?”
李阳点了点头,随后对孙老说道:
“您说得没错,只凭借颜色来看,恐怕并不能证明什么。”
“但是,除了颜色之外,我也确实还有一些别的证据。”
孙老愣了一下,微微挑了挑眉:
“是什么呢?”
李阳微微眯起眼睛,看向孙老手中的玉玺,细心地观察了片刻,然后说道:
“仔细来看,这枚玉玺的印记与真正的白玉玺的印记其实是有些微小的差距的。”
孙老顿时来了兴趣,有些好奇地问道:
“哦?”
李阳解释道:
“乾隆皇帝所持有的私玺,一共有二十五枚,但其中大小差不多的,也只有两枚而已。”
“一枚是田黄石所制的三连玺,一枚便是您这块芙蓉玉玺。”
“其实您只要想办法搞到玉玺的印记,将您手中这枚玉玺的与之对比,就能看出问题来了。”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三希堂发帖》上,就有这枚玺的印记。”
另一边的孙老点了点头,欣然接受了李阳的建议。
在李阳忙着和网友们科普的时候,他便已经打印出了一张带有玉玺的印记,随后将手上的部分缓缓按了上去。
接着,放在了镜头下,供大家查看。
“哇,真的一样!”
“不对,好像哪里怪怪的。这东西虽然印出来了,但是你们有没有觉得新印出来的印子和打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我靠,真的!这差距这么小,站主是怎么发现的?”
直到有人点明,网友们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那枚玉玺的印记,确实要比打印出来的《三希堂发帖》上面的印记大上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