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尸骨外表上来看,应该都是当年驻扎在三屏关的官兵亲属,或者是当逃兵不想打仗的官兵本人。
只是这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史书上也没有确切记录这些人的故事。
此外,尸骨已经腐烂至连臭味都没有了,陈冬理也没有找到任何阴魂鬼祟。
于是他取出这些尸骨,并用阳火将其烘烤,祛除阴气使其容易被烧毁。
然后他拿出一部分古代建筑的朽木作为燃料,希望能让这些人尘归尘土归土。
至于水井,修仙者打井也比较简单,只需要用冰火灵力崩开石土,接下来交给凡人去挖开碎石就行。
而且四处打井观察,说不定还能发现井盐,解决一部分食盐补给问题。
为了让族人和村民今早免受风寒之苦,原本在监工巡逻的陈冬理也不得不忙碌起来,四处寻找遗漏的尸骨,将这些隐患全部处理。
一连七天,陆续有人在三屏关发现了各种不同的血红色植物。
幸好之前伐木人的遭遇让大家非常警惕,如果没有修仙者陪同鉴定,普通人是绝对不会轻易尝试草药的,也不会将山中的东西搬回营地。
他们最多只是画个地图,记录好某地长着怎样的植物,下次有空再去检查。
有工具有人手,众人采伐木头、加工木材的速度很快。
因为赶上了时间,冬天树里的水分结冰,树干变脆,采伐更加省力且木材不易开裂,结实耐用,采集工作期间也没有蚊虫叮咬,视野开阔可以防备野兽靠近。
总比来年春夏采伐木材,满山都是藤蔓枝叶,被蚊子咬得全身红肿要好。
毕竟,陈家也不可能从陈丰县之类的地方采购木材,这运输路途实在太过遥远,还是就地取材比较符合实情。
总之,虽然扎营建造期间有些小插曲,但总体而言事情还算顺利,一切都在陈冬理的计划之中,没有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采伐木材,狩猎野猪。
飞石子打雉鸡,绳子矛套羚鹿。
遇到任何麻烦都能处理的感觉还不错,唯一麻烦的就是这天气不太好,导致所有人都得舍弃一些审美需求,趁早做出可以抵挡暴风雪的庇护所。
山城结构图就更别说了,现在的情况根本没有办法优先建造城墙和哨塔,要是风雪再大一些,这帮人就不得不搬去山洞扎营了。
在大寒当日,这帮人终于赶工造出了足够多的庇护建筑。
虽然建筑外观并不十分美观,也来不及烧制太多砖头瓦片,但整体的防风措施没有问题,在原有地基上进行建设速度要快很多。
“睡了好多天的帐篷,今天终于能进屋了。”
“背井离乡这么久了,第一次有了一点家的感觉……”
“这火塘真暖和啊,都不流鼻涕了。”
“嘿嘿,要是再放树叶烤几个红薯就更美妙了……”
“得了吧,有腊肉米饭吃就不错了,你放一堆树叶是要把人都熏出去吗?”
“对了,我们修是修了房屋,将来也在这里生活,可我们这里以后叫什么?”
众人有说有笑地谈及此处,才想起新家并没有名字。
根据陈冬理的计划,未来的城镇预计会规模较大,能够容纳更多的居民居住,让他们在此地休养生息,远离僵尸和鬼祟的侵扰。
因此,陈冬理希望为这地方起一个简单好记的名字。
陈延虎不擅长起名字,摆摆手表示了拒绝,其他陈家人则各有各的说法。
最终,大多数人觉得这件事是陈家修仙者牵头,陈家人和流民在宁夜川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于是改掉三屏关这个有点冷淡的名字,把此地叫做“陈宁关”。
有村民玩笑说,这里叫陈宁昌也不错,愿此地粟陈贯朽、福寿康宁。
陈冬理说你们真把这地方当京城啊?别给朝廷的人知道了,让人家有想法。
陈宁关就叫陈宁关,别搞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小地方硬蹭大格局蹭出了事。
众人也就哈哈一笑,接受了这新家的新名字。
年关,山腰台地的房屋又多几间。
有修仙者途径陈宁关,听说此地有修仙家族新建家宅,准备在此地长年发展,便心生结交的想法。
毕竟让凡俗家眷在修仙者的家族领地里生活,某种程度上比河外小镇安全不少。
不过由于陈家的修仙者不多,目前看起来也只是匆匆修好了落脚点,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显着的家族事业,因此这些修仙者并没有急着去拜访陈家。
只是偶尔经过这个地方时会看到山中冒起的炊烟,谈论几句而已。
时间一直流逝,直到新年这一天,陈冬理见到一名望州陵的修仙者途径此地,听说了望州的一些事情。
那修仙者说,望州拥有一座名为明神火鼎的宝物,即使常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起火炉,也不会感到丝毫寒冷。
他们甚至可以光着膀子在城中漫步,不必担心阴气侵袭。
不过在新年的夜晚,望州的天空中竟然降下了像炽热木炭一样的滚烫雪花,导致望州城四处起火。
那修仙者还说,望州城的阳气极度强盛,仿佛有某种东西抽了岩浆地火,源源不断地向上空输送阳气,导致望州城出现了“阳极火雪”的天气。
不久之后,陈冬理和其他人也察觉到冬天的积雪消融速度极快,空气中的阴气明显减少。
随着阳气爆发的势头初现,天空中的降雨急剧增加,导致靠近望州城的陈宁关等地气温逐渐升高,犹如炎热的盛夏。
直到开春,陈冬理才听人说望州城意外失陷,整座城镇变成了人参花城。
而在这时,陈家祖才随着王夜刀,找到了无情剑派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