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实在是多亏他们,我真的很感激,恨不得当时就在现场,感受那样的氛围!”叶开明不无得意,眼眶隐隐有些发红。
这些天简直把他弄得焦头烂额,没想到临了却收到这么大一个惊喜,顿时信心百倍,感激地说道:
“这次多亏有你,也多亏有赵经理,还真是如你所说,这件事情只有你能成功,别人都不行,办不到这样的效果。
“请你代表我向他们致谢,告诉他们我一定会记住这份人情,我现在去见他们不合适。”
“我会的。”陆晨风点头,然后说道:
“今晚我会和他们小聚,庆祝我荣任,到时候我一定将您的思想传达到位,但我不会将这话原原本本告诉他们。”
陆晨风解释道:
“您现在说这话并不合适,更没必要做出这样的承诺,容易让人误会!”
他没有用误解,而是用误会。
叶开明一点就透,稍作迟疑,点头后说道:
“对,我不能这样说!
“你和赵良材在上面说的非常好,我现在是总经理,代表的是公司,而且公司必须在我前面。”
这话说的非常浅白。
陆晨风微微不喜,甚至有些厌恶,只是并没有表现出来,只能心里暗暗叹息——叶开明的格局的确是不够。
只见他大手一挥,拿出文件后,叫道:
“打电话给赵经理,让他马上下来。
“这文件催得很急,老板、财务、陈秋花简直一日三催,让人没法安生。
“早结早了,不能再拖了!”
“嗯。”陆晨风应过,拿出电话,慢慢转身。
叶开明没有配备秘书和文员,一些简单、临时的杂务,就会落到陆晨风这些属下身上,情况非常正常。
眼看着就要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已经来到门边,他想了想,还是停下脚步,回头道:
“叶副总,听说老板非常看重这类事情,建议您提前准备一份文稿,与他的批示作呼应,将这次的利益最大化,配合您树立总经理的威信、推动公司改革与发展、积极向前。”
叶开明神情微怔,随即明白陆晨风的用意,点头道:
“说的好,我过会就写。”
陆晨风站在办公室门前,稍作等候,看到没有让他代笔的意思,以及其它的吩咐,悄悄关上房门,离开总经理办公室。
回到自己的座位。
他坐着细思,最终还是有些不放心,担心技术出身的叶开明无法写出满意的文稿。
于是拿出笔和笔记本,揣摩黄海川的批示,以及叶开明的文稿,翻到最新的一页,在上面写道:
《万众一心,积极向前,破茧重生》
先是紧扣主题,直指君健公司正面临重大危机,多年循环不前,业绩逐年下降,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需要通过节省开支来维持平衡,并已无力按照惯例为员工增涨工资。
紧接着,他列举公司聘请顾问公司,组建改革小组,以及每一次为了提升管理水平所做出的重大努力。
包括最近黄海川因为没有精力打理公司,从而委任叶开明为总经理,并成立改管办的事件,营造改革的迫切感、使命,并寻求共鸣。
随后,陆晨风褒扬品质部事件,高度赞赏这种与公司共度时艰、呼吸与共的做法与壮举。
他列举出公司的一些弊端,并暗暗指出,君健公司以前改革失败,陷入停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僵化、人心不齐,有力使不到一块,从此陷入了内耗。
最后提出,希望公司的所有职工和管理层能像品质部一样,做出表率,发挥带头作用。
呼吁全体人员团结在以黄海川和叶开明等公司代表的高层周围,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拿出公司当年创业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斩棘而行,奋勇向前。
“……从此人心齐泰山移,破茧重生,为公司翻开新的一篇,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与辉煌!”
从中午接近下班,然后忙活一下午,思如泉涌,最终成为一篇四千余字的激励文章。
把它录入电脑中,仔细检查过几遍,存档备用。
第二天。
果然如预期的一样,远在国外的黄海川做出批示,人力资源部迅速将其张贴到公司宣传栏,供职工传阅。
黄海川高度评价品质部赵良材等人员的行为,对此大加赞赏,并以此为豪。
然后表示愧歉,让公司进入艰难时期,同时又承诺在渡过时艰之后,不忘初心,与众人同行,不离不弃。
叶开明的呼应则相对简陋,没有什么新意和超出黄海川批示的范围,空洞泛化,潦草地写在黄海川回复的邮件内容下面。
贴在宣传栏里供全体职员瞻仰,里三圈外三圈,围观与议论。
陆晨风暗暗有些失落和庆幸。
失落的是叶开明的确如预估的一样,文笔枯燥,眼光和格局也不够,对时事的把握居然如此粗糙,离总经理要求隔着好几条街。
值此紧要关头,明知不能为,居然没有想过请人代笔,或征询一下意见,而他昨日还特意在对方办公室里等候小许。
他又庆幸幸亏有预先之明,放下其它工作,特意准备一份文稿用来应景,更庆幸地是黄海川比预料中的更加高明和更有气度。
他回到办公室。
第一时间把备份的文档打开,略做修改,使其更贴近黄海川的批示和叶开明所写的内容。
随后,打印成书面文档,拿在手里又仔细地检查几遍,并最终定稿。
他在电脑中写下邮件,阐述内心观点,并坦承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文件能够得到批准,并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与传阅。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波动和冲击,他并没有在修改完成之后直接发出,而是一直耐心的等待下午下班和晚上加班的时间。
18点30分。
回来加班,将它发送给黄海川和叶开明。
陆晨风的心思很简单,叶开明足够精明,然而格局不够,具体事情的想要获得他的支持没有问题,并且能够做得很好。
然而,这种关乎大局的时事处理与反应,他远不及应有的程度,分不清利弊,看不清长远。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特意错开上班时间,一份邮件发给两个人,看起来仿佛没有差别,但是身在国外、即将迎来白天的黄海川,将会比叶开明更早看到这份邮件,并更快做出批示。
叶开明也因此不会多说什么,对陆晨风有什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