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声音沙哑了,心心情十分沉重:“这些……这些都是为国捐躯的士兵吗?”
岳飞等武将看到这里,心情也是很沉重。他们作为军人,领兵作战更是能体会到其中的痛。
“是啊!这些都是!”
随后,气氛凝重,沉重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城门楼上,只有刘禅一个人的声音回荡在每个人的耳朵里:“朕都知道,你们有人不服,不服气为什么朕要设立那个纪念碑,可是朕心痛啊!心痛朕的子民为了守卫国土而阵亡,他们的命也是命啊!
看到这些牌位,难道你们还不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吗?”
在场的大臣无一不是噙满泪水,哭喊着:
“官家,是臣等错了!”
“官家,臣等不应该锱铢必较,一切都依官家的!”
“对对对!臣愿意出100两白银替他们修好坟冢。”
“臣也愿意!臣出150两白银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
这下子,刘禅终于满意了:“诸卿有心了!朕相信他们九泉之下肯定会感念你们的恩德和善心的。
传朕旨意下去,朕要建立大宋英雄纪念碑,一个碑上刻上这些战死将士们的名字,让后人都知晓和瞻仰他们为替大宋立下来的汗马功劳。
另一个碑上刻上在此次征战中,战绩斐然的武将。
除此之外,你们想要建立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功能一样的,用来彰显能臣的,这个也建了吧!要想青史留名,你们还仍需努力,谁努力了那就谁先上,知道了不?”
“官家英明!”文臣们看到这些数不尽的牌位时,本来还想放弃建立的。
没想到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官家竟然没有取消,反而鼓励他们,顿时每个人都摩拳擦掌,燃起了斗志。
试问:谁不想抓住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让后人瞻仰啊!
暂时解决掉文官和武将不和的刘禅,望着底下的人大声的说:“大宋的百姓们,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付出国家一直知道,常言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朕在国家危难之际登基,幸得上苍庇佑,国祚不息,今夷秋已灭,百姓之安乐指日可待!”
说完,刘禅便让冯益大声宣读大宋英雄纪念碑的事情,以及给阵亡士兵抚恤,表示皇帝对百姓的爱护之心。
古时,平民老百姓是很少可以见到皇帝的。
但此刻,百姓们得见天颜,闻得圣听,又知道皇帝如此关心他们,就算那些抚恤不关他们的事,心中也燃起来。
有这样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好皇帝,还怕美好生活不来吗?
于是,引发了接下来的热潮: 男人们要么努力读书考取功名,要么努力学武报效国家。
女人们则照顾好家庭,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
事情结束之后,刘禅和诸葛亮回到了勤政殿。
刘禅还等着诸葛亮夸他呢,却不想诸葛亮一路上都没有说话。
“相父,是阿斗哪里做的不好吗,,?^?,, ”刘禅不知所措的开口。
诸葛亮正在想现在大宋朝政弊端的事情,被刘禅的话拉回来了现实。
“没有,陛下做得很好!”
“呼,那我就放心了!”但还没有等刘禅松了一口气。
诸葛亮说继续说:“陛下,在朝堂上,最重要的是制衡之术:扶弱抑强,鼓励竞争,防止臣子一家独大,避免臣权威胁皇权;
操纵,是利用思想控制、赏罚手段做到恩威并施,让臣下感恩戴德,畏威怀德,最终为己所用。
不抑强扶弱,陛下如何能安枕于庙堂之上呢?”
刘禅听得晕乎乎的,什么帝王之术,他一直是最烦这个了。
相父虽然不加保留的教他,但是他还是不太懂。
什么又抑又扬的,真烦人,所以这种复杂的东西,阿斗向来是左耳进右耳出。
甚至有时候都不想左耳进右耳出,直接捂住耳朵不听。
反正有相父在,摆烂斗蛐蛐即可。
“所以,陛下,这就是臣为什么提出要效仿唐太宗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事情,有竞争才能有动力啊!陛下可都懂啦?”
“懂了吧?”刘禅故作姿态道,想要维持一下自己面子。
“真的吗?”诸葛亮盯着刘禅说。
不到半秒钟,刘禅就缴械投降了。
“相父,阿斗不懂 (?ó﹏ò?)”
“唉,不懂没有关系,陛下今后慢慢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