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开始说他的见解了:“官家,继续把临安作为首都臣是不认同的,方疆广于万里,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
临安距离刚攻下来的金国领土太远了,治理跨度太大了,还有金人的归化问题也是一个大大的难度。”
“内相大人言之有理。那为什么反对重回开封府呢?”
“官家,现在大宋海军和海外贸易正在发展中,东京位于内陆,没有港口和通商口岸,以后要操练海军和对外贸易恐怕不便啊!”
“那咱们迁都长安怎么样?”刘禅试探性开口问道。
还没有等诸葛亮回答,有人插话了。
“官家,不可啊!长安是13朝古都,这些朝代虽然有辉煌的时候,可是都城长安被叛军、吐蕃人、黄巢等人多次占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劫后的长安城,早已破烂不堪,百姓也被杀的杀,逃的逃。
缺乏百姓的支持,重新再现长安往日的辉煌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刘禅一头雾水的听着,不是,你等朕的相父说完话之后再发表你的意见啊!
“那内相大人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刘禅想如果相父想要迁都长安那就迁都长安吧!
经济什么的,自己再好好发展不就行了(●°u°●) 」
如果自己这一代不行,相父现在27岁,自己的孩子刚刚出生,等自己挂的时候来个临安城托孤,拜托相父好好发展不就行了!
看着刘禅真挚的眼神,诸葛亮突然间不知道说些啥,总觉得阿斗刚刚在想一些不好的东西。
“官家,臣亦是如此认为的。”
“甚好,那就……”
嗯?刘禅反应过来。
不是,我还以为相父你想迁都长安呢?
“咳咳咳,那内相想迁都哪里呢?”
“臣是这样子认为的,为了应对金国残余势力的骚扰,臣觉得我们应该定迁都至离前线更近的地方。”
“没错,臣也也是这样子想的!”
刘禅把目光投向其他大臣,“你们其他人的意见呢?想迁都到哪里?”
众臣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
1142适时上线:“要不就燕京吧?”
燕京,那岂不是后世的北平?
刘禅和1142悄悄的咬耳朵:“统子啊,现在燕京可没有后世那样子繁华啊!虽然说临安现在也不太适合作为首都。”
“那就好好发展不就行了?”
“可是没钱怎么办……”
1142:“那我不知道,要不你问大臣们吧。”
刘禅无奈,问题又被抛回去了。
“咳咳,诸卿家现在如果不知道迁都哪里,那就以匿名式的方法写出自己觉得迁都最好的地方吧!最后少数服从多数。”
“官家圣明!”
大臣们高兴了,这下子不用担心被同僚穿小鞋了。
又有大臣提出自己的疑问:“官家,如果最后决定迁都了,花费的钱财国库支撑不住怎么办?”
“没事,朕自然有妙计!”
刘禅的目光投到那个小岛上,听说他们岛上有不少金子矿产啊!
……
等大臣们匿名把自己心中的迁都最好的地方写上去后,就散朝了!
刘禅和冯益,刘团(1142),杨沂中把纸条上迁都的地方数了之后。
发现临安和长安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东京出现的次数是临安和长安的一半。
就当刘禅想做出决定的时候,他看到了熟悉的字体,也就是相父的纸条。
纸条上写的是:燕京!
刘禅瞬间推翻了长安作为首都的决定,少数服从多数是没有错,但是他有一票否决权!
作者有话说:其实长安作为首都也不错,但是长安经过13朝了,地下用水资源肯定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要发展航海,在内陆的地方不太好治理。请大家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