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蒙圈了,大善即大恶?这怎么可能呢?
看着众人已经陷入了逻辑怪圈中,王浪开始了自己的洗脑话术。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一则故事!”
“话说从前,有一座寺庙,寺庙中供奉着一尊菩萨。这尊菩萨每天都要面对并解决成千上万人的祈求,这些祈求或关乎个人的平安健康,或关乎家庭的和睦幸福,或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菩萨始终不厌其烦地倾听着信众们的心声,尽其所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然而,寺庙中有一个小和尚,他看到菩萨每天都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心中不忍,便决定替菩萨分忧。”
“菩萨同意了,让小和尚坐到他的位置上,但却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坐在菩萨的位置上,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全都都不要开口,若是这一天内他能够谨遵这条铁律,那便是小和尚与佛有缘。”
“小和尚虽心生疑惑但还是谨遵菩萨的叮嘱,面对人来人往的信徒,只去聆听,不做回应。”
“正午时分,一位商人来到大殿。他虔诚地向菩萨拜了拜,随后匆忙离去,却把钱包遗落在拜垫旁。小和尚看到了这一幕,本想提醒商人,但他想起了菩萨的叮嘱,只好硬生生地把话咽了回去。”
“随后,一位衣衫褴褛的人走进大殿,他虔诚地向菩萨叩拜,祈求自己的生活能有所改善。当他从拜垫上站起来时,发现旁边有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满了钱。他震惊不已,心中感叹菩萨的灵验,于是又急忙趴在拜垫上,向菩萨补了几个头。他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大殿,希望菩萨能继续保佑他。”
“接着一个渔民走进了大殿,跪在拜垫上,祈求菩萨保佑他出海平安。他要起身时,先前那个商人回来了,他看到渔民站在他拜过的拜垫旁,便认为是渔民拿了他的钱,上前就抓住了渔民的手,跟他要自己的钱包。渔民一头雾水,两人便发生了争执。”
“眼看两人就要因为这点小误会打起来,莲座上的小和尚终于憋不住了,他开口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了解了真相的商人与渔民立即和解,各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小和尚很高兴,虽然他破了菩萨的戒,但他自认为行了一件善事,自己是大善之人,与佛有缘。”
正当此时,观音菩萨重回殿内,她望着小和尚激动的面容,无奈地摇摇头并叹息道:“你与菩萨无缘,下来吧。”
“小和尚一脸懵逼,反问道:我做得不对吗?”
“菩萨这才解惑道:“那笔钱对商人来说是笔小钱,是用来放入功德箱的香火钱,以求得到一些善缘,但你却告诉了他钱被那穷苦人捡走,商人直接去官府报了官,而那穷苦人家中母亲重病,正好急需这笔钱,但还没有回到家,就被抓进了牢中,母亲也会因病而死,商人间接害死了一位母亲,不仅未得善缘,反倒沾惹是非,而那个渔民,如果他与商人一直争执下去,就能够错开开船的时间,躲过海上的台风。而现在,他和他的船已经沉入大海。”
“小和尚听得目瞪口呆,他不知道冥冥之中菩萨已经保佑了他们,是他的一时之快,动了善心,害了他们。”
“如果他没有开口,那么商人虽然丢了钱,却救了人,是为善缘!”
“如果他没有指认那穷苦人,穷人就没有牢狱之灾,也能救下母亲,是为孝道!”
“如果他没有多嘴,那么渔民就会跟富商争吵一天,最终能够逃过一劫,是为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