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江奕费心思量寻找合适的理由时,杨书记对于入股城信社的建议提醒了他。
“杨书记,既然有些国企钱多得用不完、拿到那么远的海南和北海去投资,还不如让他们投资城信社。起码城信社贷款的对象都是本地人和企业,不会像外地那么盲目吧?”
正发愁不知道怎么阻止那些人投资海南和北海呢,没想到两个任务完美地合一了。
江奕很少这么直接地发表明确的反对意见。这次还更进一步,为资金推荐了去向,不由得杨书记不重视。
“难道明年真的那么难?”杨书记主要是自斟自饮,虽然喝得有些急了,神志却还非常清醒。毕竟明年可能会比较困难这件事情,江奕已经提醒他几次了。
“我们的顾问都是比较厉害的,他们很少有失手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听他们的建议比较好。”
真要是趁现在把资金从房地产投机中撤离,小赚一把不说,还能为兰陵今后几年的发展稳固力量。至少能够支撑到97年后,下一波经济不景气来临时。
又是一个保五年太平。今年还真是跟“五年”干上了。
“这倒是一个解决思路,钱都投在本地,即使亏了也是肉烂在锅里,又能解决城信社资金短缺、监督不够的问题。我们再研究一下。”经过研究,穿上结合本地特色的靴子,戴上勇于创新、大胆改革的帽子,就可以成为兰陵本地的成果。
“现在《公司法(草案)》刚刚一冒头,就有很多公司都搞了什么‘总经理’,你也不挂一个试试?”老杨貌似想说什么,却又有些放不开。
不知道是不是有刘连秀这个“家里大人”在场的原因。
“那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私企’的说法了?”
“这次的公司法是打破了按照企业属性分别立法的传统,估计私企这个称呼也快成为历史了。”这些立法的背景涉及很多姓资姓社的讨论,杨书记也不好说的太多。
“这些企业都是我妈的,我也没有参与经营。最多就是给我妈出出主意。挂个总经理肯定是不行了。”
1992年更是商人地位扶正的一年,从那一年开始,私企有了一个国际化的名字:公司;私企老板改名为“总经理”等称呼,逐渐地褪去了华国“私企”的贬义属性和“老板”的传统歧视。众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公务人员下海冲向商业经营,为今后华国商界贡献了众多企业家。
老杨听了一愣,随即指着江奕就笑了起来:“还别说,你现在也就是没有留胡子,真要是有了山羊胡须,那就十足是一个绍兴师爷了!”
江奕一看自己,原来圆珠笔还在手上,挺像师爷们时刻不离手的折扇:“书记,真要是到了古代,你也肯定是个知州了吧?什么时候八抬大轿也借我们坐坐?”
“真是没想到,这次南巡的影响这么大。听说有的行政部门有一小半都离开了,还因为这个发明了一个什么‘下海’的词。要想下海也要先学会游泳啊!”
杨书记还是第一次对下海这件事提出不同的想法,江奕知道他可能是喝多了,也有可能是真的有些不好为外人说的郁闷。
“书记,要是不下游泳池只是在岸上学习动作的话,能不能学会游泳呢?”
“哈哈哈,小家伙竟然拐着弯说我不靠谱。不行,你得喝一整杯!”面对着少年江奕的杨书记,有些聊发少年狂的感觉了。
赵丽萍看着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就是一顿摇头。
刘连秀很少看到儿子还有这种滑稽的一面,拉着赵丽萍不让她打搅了两人。
“听说这次南巡讲话提到了一个傻子瓜子,他的创始人也只是个企业家吧,为什么会被关了几次?”
政治课上已经学了,江奕理直气壮地就提出来了。
“以前对于雇工到底是合法的还是剥削的性质没有理顺,现在不同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主动把企业交给政府的事情了。”
“要是这样的话,这些从政府出来的人可不得了。有了这样的舞台,他们又有很大的能量,估计很快就会有人爆发了。”
听到这里,杨书记慢慢放下了酒杯:“有几个苏联专家好像要成立饮料企业吧?政府的投资基金能不能投一些进去?”
哦,原来你在这里等着呢。
“他们的估值可不低,听说要两个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