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司的人一向不客气,司正站起身来更是一点谦虚两句的意思都没有,不过是算出来一个良辰吉日而已,其实也并无值得自傲的地方。
自洛暄逸将李妍书的名字说出来起,太后就将一切该准备的都准备妥当了,一切只等着他的授业恩师点头而已。
司正拿出一张名帖大小的红纸,连笔墨都准备了齐全,“请问先生,贵府小姐闺名及生辰。”
李夫子皱着眉头看了女官一眼,只见她面上仍是得体的笑容,一点儿也没有觉得突兀的意思。
李妍书用手肘戳了两下洛暄逸,努力压低声音道,“他们今日前来,总不是要将事情就这样定下罢?”
她原以为他们今日前来,最多不过是来问询他父亲的意见,可现下看来太后是很急着将这事赶紧定好的。从来人看,今日说不好能过完三书六礼,直接定下婚期。
她自己没心没肺的,对这种事情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意,只是她父亲一向对这些极为看重,难免会觉得此事仓促,有些被轻看的感觉。
这般行事也有些出乎洛暄逸的意料,他知晓太后对自己的婚事很是着急,原以为她只是要将能准备的都准备好,却没想到她这样急切,想着一日之内就将事情全都定下。
他的面色也有些不大好,心中忐忑怕李夫子对此有什么误会。文人一向看重颜面,若不是方才来访的几位表现得尚算得体,只怕现下已然要被轰出书院了。
“我不知太后这般着急。”他侧过身子,对聚精会神地盯着会客厅动静的李研书解释,她看上去也很是担心李夫子的反应。
平日里这种学识渊博又名声在外的文人,一般都涵养极佳,尤其是为人师长的更是如此,不过李夫子一向与旁人不同,脾气虽算不上古怪但他自己的行为底线却也是多不胜数,平日里少有人对他这般无礼,洛暄逸自不会比李妍书轻松多少。
“兄长这时倒是糊涂起来了。”
这样的解释李妍书自然是不信的,今日这阵仗一看便知晓太后对他很是上心,否则哪里会遣这样多的人前来书院。只是这作为又透着些奇怪,这样匆忙倒像是在着急什么似的。
“兄长莫不是又瞒着我们些什么罢。”
“我当真不知。”他当初只同太后提了此事,因着李家的身份,太后也好生犹豫了一番,并未即刻应下。
后来因着遣人调查了一番,知晓整个李家只有这父女两人,这些年来他也并未与学生们交往过胜,加之知晓了李夫子早在三两年前就有这个意思,太后这才点了头。
至于今日这遭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并不十分清楚。
这两人一分神的功夫,礼部侍郎已经双手奉上了洛暄逸的名帖。李夫子的面上虽没有表露出不悦,但神情却也算不上多么好看。
这般匆忙地将亲事定下,原本来人就该即刻告辞,朝中事物不多,但也不能一直在外不归,只是女官慢悠悠走在最后,像是有话要同李夫子说。
“今日之举实在有些冒失唐突,还要多谢先生没有见怪。”李夫子听着话只沉默不语,女官也不见怪,只小声解释道,“太后很是满意这门亲事,原是想趁着吉日赐婚,可又怕先生并不愿意,因而带齐了人来,只要您点头,便紧着将此事定好。”
太后对洛暄逸的婚事很是上心,如他这般年纪还未定亲的世家子弟实在不多,又因着皇帝在他这般年纪,连长公主都有了,因而她格外着急一些。
“您是城中有名望的大儒,宫中特意交代了要以礼待之,今日虽急了一些,但总归是守着规矩来的,还望先生能够体谅太后的心情。”
这话说的很是谦逊,李夫子也只皱着眉,勉强道自己很能体谅。女官对他的回话很是满意,不论他心中究竟是何种想法,她只管听他说出来的。
她从袖袋中拿出两只玉雕得栩栩如生地大雁,“这是荣王府的玉雁,太后叮嘱一定要交到先生手中。”
这东西是悄悄交给李夫子的,自然是不想叫旁人知晓的意思,荣王的父亲原是南梁皇室转了许多弯的亲戚,认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有些沾亲带故,可城中与皇家沾亲带故的人实在是不胜枚举,他也算不得什么出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