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交待,这个好办,立即给伯父修书一封,说要到吐蕃办事,同时在西县谈了一门亲事。”蒲易想了想,有些着急地说道,“这个要快,否则伯父在京城给你谈了一门亲事怎么办?”
“仁兄不说,小弟还没有想到这些。可是父母媒人不在,小弟自己竟然谈了一门亲事,怎么办?”肖化东搓了搓手,从座位上站起,围着桌子转不停旋转,恍惚如热锅上的蚂蚁。
肖化东是一个孝子,在父母没有同意情况下就私订终身,感觉于理不合,同时也显得不孝顺。
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见识有限,希望给他找一个小门小户的小娘子。
偏偏现在肖化东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私下找了一个小娘子,你让父母如何看待此事。
看到肖化东眼里惊恐的目光,蒲易想了想,接着说道:“愚兄马上修书一封,就说呈同意的。伯父认识愚兄,料想他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仁兄,小弟多多感谢仁兄。”肖化东对着蒲易深深一礼,一揖到底。
两人说做就做,立即唤来店小二,带来笔墨纸砚,当即修书。
正当他们修书的同时,没有料到那个店小二又来了。
肖化东看着店小二在旁边站着,只好放下手里的毛笔。
他揉了揉手,望着店小二问道:“店家,有什么事情?”
“这是一个小郎君送给你一个木箱。他说吐蕃那里没有茶叶,因此给你购买一箱茶叶,希望你保重身体。”店小二脸上堆满笑容,拿出一个小木箱递给了肖化东。
肖化东望着木箱几眼,摇摇头,一脸不解,对着店小二说道:“店家,我不认识这里小郎君,你是否认错了。”
“官人敢问姓肖,字返西?”店小二见着他不拿手里的小木箱,只好问道。
肖化东只得点点头:“在下正是肖返西。”
“那就对了,这是那个小郎君送给你木箱。”店小二说完,就把手里小木箱塞进肖化东手里。
看来显然是自己的物事,肖化东只好纳闷接过小木箱。
他想了想,还是打开小木箱,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放了四包牛皮纸包装的茶叶。
他拿出其中一包,轻轻掂了掂,大约半斤。
这里四包,加起来大约两斤,基本上足够他饮用一年。
由此可见,对方心思细腻,购买的茶叶不多不少,考虑极为周到。
但是奇怪的是,送茶叶之人竟然没有留下姓名。
难道,天下竟然还有这种好事,做了好事竟然不留名。
难道,对方果然如李太白诗所写的那样,“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不成?
肖化东小心翼翼把茶叶放进木箱子里面,向着蒲易拱手一礼问道:“仁兄,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有人送礼不留名?”
“这个也不难办,你虽然不认识这里之人,但是小二认识。你不妨问问小二。”看到肖化东一脸的疑惑,蒲易想了想,提醒肖化东。
肖化东只好把店小二喊来,塞给他几个铜钱,顺便问道:“店家,请问是哪个送的这个小木箱?”
“让小人想想。”店小二接过铜钱,陷入沉思之中。
肖化东与蒲易不禁面面相觑,如果店小二都不认识,那么就麻烦了。
店小二大约想了三十息,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小人想起了,这是静远酒楼的店小二。”
静远酒楼的店小二,为何要送自己茶叶,自己不认识那个店小二呀。
肖化东想了想,又给茶楼的店小二塞进几个铜钱,恳切说道:“店家,麻烦你带路,让在下认识那个店小二。”
他一直称店小二为店家,让茶楼的店小二高兴之极。
其实他就是一个十五岁店小二,哪里是什么店家。
但是他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之人,他未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上肖化东口里店家。
茶叶的店小二带着肖化东来到静远酒楼,找到那个店小二。
这个店小二肖化东也不认识,肖化东知道他显然不是送茶叶之人。
送茶叶之人,显然认识他才行。
肖化东又塞给这个店小二几个铜钱,让他寻找送茶叶之人。
这个酒楼的店小二带着登上酒楼,大声喊道:“翠花,有人找人。”
“来了。是哪位找奴家?”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答应,只见酒楼出来一个五官端正小娘子出来。
见到此人,肖化东更加惊讶,这个翠花他根本就不认识,为何要送茶叶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