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贺兰敏之的胡作非为,武媚娘一时忙于国政,她忍了,她再次忍了。
大唐的军国大事和内外局势恰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紧急突发事件,吐蕃在边境来犯,在武媚娘、丁瑜洲等大臣的指挥下,在骁勇善战的众将士浴血奋战下,虽然经历了不少磨难,但是仍然成功击退了敌人。
大唐国泰民安的趋势依旧,国力增强的势头越来越明显,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发展道路总是充满荆棘坎坷,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总是能够看到希望。
大明宫内的家事也在不断变化,越发变得纷繁复杂。
家事的变化是随着每一个人的年龄增长而变化的,除了大唐皇帝、皇后,还有一位重要人物的长大,影响着国事家事,此人便是大唐太子李弘。
过了总章三年之后,李弘的年纪已然过了弱冠之年。
依照古礼规矩,男子宣告长大成人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成家,所以太子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
太子要结婚,太子妃的人选更是牵动着满朝文武。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大臣们不断上书请愿,建议帝后为太子挑选良家子入东宫。
武媚娘迫于舆论之压力,也考虑到太子长大成人是不争的事实,认定也应当给他娶妻纳妾了。
武媚娘顺水推舟,准了众位大臣的奏疏,亲自把关,在一众良家子中精挑细选,经过多道环节的严格把关和精心挑选,最后选中了当朝九卿之一的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
杨小姐出身名门望族,无论家世背景,还是相貌才华,都符合太子妃的标准,武媚娘对她甚为满意。
太史令夜观天象选定了良辰吉日,随后武媚娘以皇帝的名义诏令天下:太子即将迎娶太子妃。
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并且皇宫之内也已将吉日聘礼下发到了杨家,一切事宜进展地非常顺畅,准太子妃家里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全天下的百姓都在期待着这一场盛大的婚礼。
一切都显得格外平静,犹如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丁瑜洲被武媚娘亲自提名为册封使,将在太子大婚那日拿着皇帝诏令前往杨家宣诏。
这可是无上荣耀,是所有大臣都希望得到的殊荣。
丁瑜洲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根据史书推断,这场喜事有可能变为丧事,一切愉快的氛围都将走向极端的另一面。
他私下里一个人的时候感叹:这件事情恐怕会发生重大变故。
出于好心,他多次在杨思俭的身边提醒他,要让准太子妃注意安全,万万不要与陌生人接触,以防止出现不测。
杨家人正沉浸在光耀门楣的喜悦中,哪里还管得了这个,只是一味地答应着,根本没往心里去。
为保周全,丁瑜洲同时也提醒武媚娘要注意派人保护太子妃的安全,好在她知晓丁瑜洲一向心思缜密,往往能看到一些别人所无法注意到的细节,能够想到一些容易被常人所忽略到的细节,便接纳了丁瑜洲的意见,派出几拨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