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弘很是高兴,能够得到母亲的认同,太子的内心有种喜出望外的高兴感。
“谢母后成全,多谢母后理解,儿臣也替两位姐姐谢母后。”
太子李弘郑重其事地跪下向武媚娘表达谢意。
武媚娘感受着儿子的这份兴奋和喜悦,配合着李弘的行为,露出慈祥的笑容,心里头却是千回百转,有着说不出的深意。
丁瑜洲在一旁看着他们母慈子孝的画面,悄悄地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到底是没有引起一场轰动,没有引起一场母子之间的战争。
只是这接下来又将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丁瑜洲着实猜不透也看不明,史书中记载的关于李弘的结局,其实这件事就是他们母子关系失和的导火索。
通过丁瑜洲四两拨千斤的悄然行动,太子李弘免受了这场母子失和的悲惨境况,无形之中,他觉得自己做了好事,同时仍然对太子接下来的命运表示担忧。
虽然这件事顺利过去了,那么接下来太子又会为何人求情,又会对何人发出善意的关怀呢?万一再惹怒武媚娘,还是会加深母子矛盾。
至于以后,丁瑜洲就管不住了,他总不可能一直跟随太子,更不可能派人去监督监视太子,更不可能直接告诉太子。
他只能尽全力来保护这个善良的真诚的少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他曾经的影子,所以想着能帮他便帮他一把。
每一个少年,每一个没有历经人生沉浮和是非烦扰的少年,他们的内心都有着如天空白云一般纯洁的心灵,有着一种如鲜花一般美丽的情怀。
他们往往都是以善意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不愿意让周围的人,哪怕一草一木受到伤害。
丁瑜洲想保住李弘这个善良的太子,想保护太子的梦想,同时也想帮助武媚娘实现她心中的追求和梦想,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矛盾,甚至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相对关系。
接下来的日子,武媚娘以李治的名义向宫内宫外宣布了关于恢复宣城公主益阳公主封号和待遇的圣旨,将她们迁居到大明宫一处宫殿暂时居住,一切待遇都与大唐最尊贵的公主无异,甚至还明显高出些许。
与此同时,武媚娘下达天后懿旨,在长安城洛阳城的达官显贵中严加挑选贤良青年才俊为两位公主的驸马郎君,嘱咐必须要优中选优,选出最为适合公主的夫婿,并命令内侍省置办公主嫁妆。
太子看到母后此番作为,心里大喜,对于母后的一番行为表示赞同和称颂,以为母后相通了,不再对两位姐姐心怀芥蒂,做到将心比心了,进而在无形之中,越发断定自己的仁义理论是正确的,认同天下大小事情都能够通过善良的教化来感化百姓,感化众生,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很多人都如同太子一样的想法,看到天后对于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如此厚待,也暗中赞叹天后大度仁爱。殊不知表面看是如此的美好,似乎都向着最为圆满的方向发展了,但是唯独丁瑜洲对此却不敢苟同。
他始终觉得这件事存有蹊跷,因为这不是武媚娘的行事作风。
后来的事情发展变化,验证了丁瑜洲的猜测,确实不符合武媚娘的性格特点,这完全是武媚娘的假惺惺的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