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洲听到那个谋士近乎哀求的语气,理解他的心情,更深知此时太子殿下所面临的困难:“虽说太子殿下与微臣平日里交往不深,但丁某知道太子殿下的一片为民之善心,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循规蹈矩、合乎礼仪,丝毫没有僭越规矩的嫌疑,太子品行端庄尊贵,丁某和其他大臣们也都着实赞叹不已的。如今太子有难,当为太子效劳,为太子分忧解难,只是如今大势所趋,形势不利于太子,不知太子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丁瑜洲特地来试探东宫主仆上下的态度,毕竟这件事情对于太子李弘而言,完全是没有任何优势的,甚至说已经到了一决雌雄胜负的时候。
一瞬之间便是生与死,太子取舍之间关乎生死。
那谋士听到丁瑜洲所言带着浓浓深意,知道丁瑜洲所说的是心里话,眼珠转圈,心思千回百转,很快就听出了丁瑜洲的意外之翼,回答道:“太子自知当下朝廷局势复杂多变,更知天后与天后对自己的态度,太子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只求保住性命,对于权力已然不再过多留恋,还望丁大人不要有所顾忌,但说无妨。”
那谋士意味深长地看了丁瑜洲一眼,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太子他要求不高的。”
丁瑜洲见那谋士已然看出了自己的心思,还直言出太子的取舍,无非就是想保住一条命,已然是作出了让步,还不希望与天后之间两败俱伤,必须分出个你死我活。
“当真太子殿下是有这种考量吗?你可要知道,现在的朝局就如秋风扫落叶的最后之期了,太子今日朝会与天后矛盾公开化,已然到了尔虞我诈的最后时刻,天后她.....”
丁瑜洲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意思其实很明白了。此时正是暮春时节,百花即将开败,落花满地,只余下绿叶生机盎然,印证着此时此刻整个大唐局势。
丁瑜洲的心里矛盾着,一方面他还想帮着武媚娘走向人生的巅峰,另一方面又不忍心见到太子这个精神小伙性命攸关,他刚刚这般说,显然心里有了打算。
他与太子的私交不深,但对于太子的人品却甚为佩服,所以才想着能够替太子分忧解难,能够保住太子的一条命也算是他没有辜负太子对于天下百姓的一份牵挂。
那个谋士略微迟疑,接着说道:“丁大人所言正是太子所忧虑之事,太子如今也已然后悔,不该让今日早朝事情发生,可如今已然发生了,再后悔也无法了。太子自知不是天后的对手,所以早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丁瑜洲拉了拉走远的马,继续开口说道:“既然如此,太子可谓深明大义,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识时务者为俊杰,太子眼下万不可以卵击石,才能避免一命呜呼的结局。”
“丁大人所言正是。”
那谋士点头称颂,不忘留意观察周围的情形,看此处是否存在有人偷听或者跟踪的嫌疑,确保着周围环境的安全和隐蔽,继续说道:“丁大人所言正是太子当下所考虑的,如今朝局纷繁复杂,太子有心无力,虽有满腔报国心,却阻碍重重,太子愿意暂且退让再待时机。”
丁瑜洲对太子谋士的话表示赞同,也对太子的主张表示赞同,点点头,说道:“太子能这么想,丁某就放心了,正当如此,看这情形,太子应该已然了解前朝后庭的利害关系,更知道了朝中势力的大势所趋,人皆有定数,命中该当如此,该遭此大劫。”
那谋士听着丁瑜洲的语气,知道丁瑜洲答应了,忙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既然太子正遭此大劫,还望丁大人出手,救太子殿下于水火之中,让太子殿下万万要保住这条宝贵生命,才能留得希望在啊!”
丁瑜洲的心思百转千回,有感动,有震惊,有遗憾,也有无奈,看着那谋士对自己投射过来的殷殷期盼,明白那谋士心中所思所想,同时也对谋士对太子如此忠心耿耿而表示钦佩,太子的人格魅力足以让谋士们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