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县的百姓保住了今年的粮食,免遭游牧族抢夺。是以,今年春节大伙儿过得最丰足。
早在过年前一个月,全县的人就开始准备起来。为了庆祝今年的大丰收,也为了感谢第七军的守护。县里百姓一致决定大家一起过年。
虽说飞狐县人口少,可到底是一个县的人,聚在一起也是乌泱泱一片,哪能一起过年。于是县里就建议大伙,按村来算,且有村长带头组织。各村的百姓一听,也是个道理,就按着县里的意思办了起来。
衙门自大年廿八开始就放年假。忙碌了一整年的公人各自领了赏钱回家。年假对黎崇文来说,有跟没有一样,他还是每天都处理公务。
飞狐县的人把黎家人当救世主一样尊敬。是以,除夕前几天就有不少村的村长来家里邀请他们去围宴。文氏想到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未归家,就没应承下来。
除夕前一天,飞狐县下属的几个村的百姓早早就忙碌起来。有祠堂的村就选在祠堂里办大桌,没祠堂的就选块大的空地上面搭架子办桌。场地规整搬桌子放凳子的粗重活计就交给男人们做,而女人们则早早的赶去定县采买食物。这些办桌的食材一半有村里人从家里筹集出来,还有一半就去定县买来。这钱么自然也是大伙儿东凑西凑挤出来的。
除夕那天天还没亮,飞狐县的男人、女人、孩子已睡不着,早早的起床来到集会地等村长安排活计。大家伙一起过年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事,人人都兴致勃勃好不热闹。
反而是黎家,一派的安静,没有半点过年的喜庆。文氏带着黎琼在家里安静的择着菜。家里缺了两个人,文氏就懒懒的,连做饭的劲儿都没有。时不时看看门外,盼望着小儿子和小女儿能赶紧回家来。
“娘,娘好消息。”黎静言快步走来,脸上满是笑容。“娘,您可以大操大办起来咯,二弟和小妹快到家了。”
文氏一听,顿时来了劲,嗖地站了起来,双手在围摆上擦了擦。“当真?”
“喏,这是前几天捎出来的信,早上刚收到。小妹说他们应该赶得及吃年夜饭呢。”
“那就好,他俩若不回来,娘这做菜的心思都没有。”文氏笑了。催促着黎琼:“这些菜你赶紧择干净洗了,我去地窖里再搬些菜上来。”
“娘,总算笑了。就知道你偏心他俩。”黎琼似真似假的说。
文氏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骂:“你们都是我生的,我都偏爱。”除夕夜就是要一家人团聚的才有气氛。文氏忽然想到什么,忙嘱咐黎静言:“静言,你赶紧去把陈大娘请来,他们母子俩孤零零的过年很是冷清。还有把王行之的小厮也一道叫来。人多才热闹嘛。”
“娘,喊他们来做什么。”黎琼嘟着嘴很是不愿意。
“你个小姑娘家的知道什么。”
陈家和王行之主仆俩都是两个人,平日里不觉得,过年过节惯是冷清。
“娘,我这就去请他们过来。”
文氏在心里默默地算了算,整整十个人呢,可是热闹的紧。她得赶紧想想要做哪几个菜招待他们。
文氏自厨房拿了一只大挎篮子,径直去了地窖搬菜。
这几个月板栗心情很不好。因为仆人趁它上山搬栗子的时候偷偷跑去外面野了。这一浪就浪了几个月。
板栗整个身子懒懒地趴在西瓜上。小爪子在西瓜皮上有一下没一下的划着玩。
文氏下了地窖梯子就看到小东西无精打采的样子,走上去一把将小东西抱了起来。点着它的小鼻子说:“小家伙,你也想雅儿了么。她今天就回来了。”
板栗暗淡无光成黑色的眼珠突然亮了起来,金色的光芒瞬间包裹了黑珠子。黑金色的眼珠子忽闪忽闪超级漂亮。
“叽叽叽叽…”你说真的,仆人真的回来了?
“小家伙,她马上就到家了。”文氏又揉了揉板栗毛茸茸的小身子,这才将它放到地上。随它去。
文氏将地窖里存放的食材每样都拿了些上来。刚出了地窖就看到黎崇文自衙门回来。文氏将他喊住:“夫君,如晦和雅儿马上就到家了,今日除夕围宴我把陈家母子和王行之主仆也一起喊来了。”
“甚好,你想得比我周到。”陈安是他得力下属。黎崇文很是看重。
“孙大郎昨天去清江河钓了好些鱼回来。他家媳妇原本要送几条来我家,我当时没要。你现在去他家买两条包头鱼回来。”
黎崇文虽说是县令,可文氏从来不惯着他。平日里有什么事要做,照样差着他去。黎崇文也很享受夫妻之间这种家长里短的相处模式。
“两条包头鱼么,雅儿喜欢吃清蒸鱼,我看就买一条包头鱼和一条桂鱼好了。”
“你看着办罢。”
文氏将家里的人统统安排好了活计。她开始琢磨着今晚的菜色。
板栗从地窖里钻了出来,马上来到自己的小窝。嗯,仆人不喜欢看到脏乱。板栗把小窝里堆满的板栗和板栗壳统统扒拉出来,又一点一点的往外叼走。弄了好半天才把小窝给清干净。它黑金色的眼珠滴溜溜的转了一圈,又钻到旮旯角落里拖出一条布巾,像模像样的开始打扫自己的小脏窝,争取让仆人能刮目相看。它得意的想着。
文氏将年夜饭的菜色准备好以后,环顾了一圈,总觉得缺点什么。
“夫君,你瞧瞧家里是不是缺了点什么?”
黎崇文很是听妻子的话,正正经经的打量了一圈,道:“嗯,太素了点。”
“少了点过年的氛围,对不对?”
“应该是。”黎崇文点点头。
“夫君你赶紧去找些红纸来,我剪些窗花贴一贴。你和静言一人一副对联写好贴起来。”
“是,夫人。”黎崇文得令,转身就去书房找红纸笔墨砚台。
平日里的飞狐县入了夜就寂静无声。因是除夕夜,所以尽管天黑了,却依旧热闹着。
青石路上,一辆马车咕噜咕噜行驶着,来到黎家门口停下。马车上率先跳下来的是驾车的王行之,紧接着掀开帘子出来三人正是黎家兄妹和陈安。
“爹,娘我们回来啦。”已离家数月,黎雅很是想念爹娘。
屋里的人听到外头的喊声,忙推门跑了出来。率先跑出来的竟是板栗。它使劲瞪着小短腿飞扑到黎雅身上。
“板栗!可把我想死了。”黎雅一把将它捞了起来,用额头去揉它的小肚子。
板栗仰躺在仆人手上,蹬着四条小短腿,叽叽咕咕的叫着。一人一鼠很是亲热了一番。
黎雅把小东西塞进随身布袋里。这才走到父亲面前。
“如晦,雅儿,快过来让你们爹瞧瞧。”文氏很了解自己的丈夫,好几次都有意无意的问她小儿子和小女儿出门在外可好。他明明很关心,偏偏要装作不在意。今日一早得知儿女要回来,连平日里从不离手的公文都搁置在一边,任文氏差遣了一天。
黎雅和黎如晦兄妹俩笑意盈盈的来到父亲面前。
“爹,女儿好想你。”女孩子会撒娇。
“爹,儿子回来了。”男孩子害羞,硬邦邦的问好。
“好,回来就好。”黎崇文拍拍两个孩子的肩膀。黎雅来到父亲身边,搂着父亲的手臂走进屋。
文氏赶紧招呼大家一起进去,“快进来吃饭,就等着你们四个回来开动呢。”
陈安搀扶着陈大娘跟在后面。陈大娘不断地问着儿子出门在外的几个月过得好不好。陈安即是孝顺的一一作答。
一行人先进门,王行之和小王在门外又站了一会儿。小王把京城里寄来的几封书信交给主子。
“少爷,老太君很是想念您。您已有两年不曾回去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