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作比较,还真是陈安更为合适。
“那要怎么办?去陈家探探底么?”
“夫人,咱们两边齐头并进。你和陈大娘关系不错,空闲时倒可以当做不经意的提上提。我么,就在陈安那里点一点,他是个聪明人,倘若有这个意思便晓得怎么做了。”
黎家夫妻俩讨论了一番后,暂定人选陈安。
文氏便把这事搁在心上。这日,文氏觑了个空,趁着作坊食堂忙完就去找陈大娘闲聊。
陈大娘和文氏本就关系不错,时不时也会凑一起聊聊天打发时间。
“孩子生得多了也麻烦,小时候操心他们吃喝拉撒,长大了操心他们的婚事。眼看着家里的孩子都长到了适婚年龄,我这个做娘的心都要操碎了,可他们一个个的都不见着急。”
文氏把话题转到儿女婚事上。
“你们家的孩子个个都长得好,家里又这般体面。你哪用得着操心。”
“哎,我这两个儿子吧,我到是不担心。就两个闺女,最是让我放心不下。雅儿到还能在拖个一两年,只琼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原本我是打算在咱们老家文县给她相看人家的,可怎知这丫头就是挑剔,挑这个挑那个,哪个都不中意。就没见过这么挑的人,万一挑着挑着挑过头了可怎么办。”文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可陈大娘就是不表态。
文氏有些急了,问道:“你家陈安年纪也不小了吧,你可给他相过人家?”
“不是我不想,你看咱们家现在这个条件,孩子又刚刚在这里落脚,还没站稳脚跟呢,如何能说人家。”
文氏细细琢磨着陈大娘的意思。觉得陈大娘的意思很是耐人寻味,只说家里条件不好,还不是说媳妇的时候;可是陈安年纪可不小了,哪有不着急的。
陈大娘不肯把话说白了,文氏自然也不能挑明了问。两人又聊了会话就此别过。
文氏回家以后把陈大娘的意思跟黎崇文说了说。黎崇文听罢,道:“倒是个精明的主,故意不把话说死。”
陈家
陈大娘自作坊食堂下班,便在院子里等儿子回来。约摸过了半个时辰,陈安才进门。
“儿啊,吃过饭没,还要忙么?”
“儿子吃过饭了,娘有事找我?”
“儿啊,咱们娘俩好久不曾坐下来聊聊天了。今儿可愿意陪娘说会子话?”
陈安收住脚步,来到母亲身边坐下,恭敬地说道:“娘说就是,儿子听着。”
“儿啊,你年岁也不小了,娘虽不怎么催你,但心里还是很着急的。你可有中意的姑娘?”
陈安略有些羞涩,默默地低下头,不言语。
陈大娘最是了解自己儿子的性子,他这模样想来是有了。
陈大娘想起吃年夜饭那天的事,便试探他:“你是不是喜欢黎家大女儿?”
陈安蓦地抬头,很是惊讶。
“你果真喜欢黎琼。”陈大娘不知是高兴还是难过。
“娘,您怎么知道的?”
“除夕那天我就猜到了。”她轻叹了口气。黎琼真不是她理想中的媳妇人选。
“娘,我是中意她。”陈安当着母亲的面坦白。
“儿啊,你可晓得她并不喜欢你。你不是她想要的人啊。”黎家人都是不错的,可黎家两个女儿,她更偏爱小女儿。
陈安黯然,他自然也看得出来。
“儿啊,不管你愿不愿意听,娘都要说。黎琼爱慕虚荣,一心想攀高枝。这样的女人真不是好媳妇人选。你若看上的是黎家小女儿,娘二话不说立刻去黎家提亲。可黎琼,真不是娘中意的媳妇人选啊。”娶妻当娶贤,倘若不贤则家宅不宁。
“娘,黎琼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您知道么,我初来飞狐县时,很是窘迫,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是她托人给我送了鞋子这才解了我的困窘。那时我跟她仅仅一面之缘,她便有这番善解人意。”
“儿啊,娘不想逼着你娶谁,但娘希望你能考虑清楚,不要盲目决定。”
“娘,儿子知道。”
陈大娘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可儿子还是一头栽了进去。她还能怎么办。倘若她是个不讲理的人,死活不肯答应,儿子必定也会听她的。可这样不就让儿子左右为难了。陈大娘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这样。她心里盘算着,若儿子执意要娶黎琼的话,大不了他们分开住,这样总能眼不见为净。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