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台长,咱也不用随意开价,都是咱们的钱,不能给那边轻易赚了。下个月月初我会组织一场韩剧的进口博览会,到时候请国内各家想要的电视台来看看,我给您推荐一部《秘密花园》,S电视台的,到时候您留意一下这部剧,我觉得这部剧很有潜力。”
“好的,我记住了。到时候一定参加。”刘台长也记住了这部电视剧的名字。现在的宁致远已然是一个镀金招牌了,距离纯金也并不遥远。既然宁致远推荐,那肯定是差不了的。
韩剧进口博览会,叫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宁致远在回家的路上不断的思考这个名称,还是低调一点吧,或者改叫华韩电视剧交流会?万一有国内的电视剧韩国看上了,也可以顺便卖过去。
宁致远现在是有些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心态,他想把事情搞大一点,进而能让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扩大,让华国这边能够影响到韩国那里。可是他又担心自己会被网上的傻喷子们骂,也担心两边电视台之间建立起渠道之后,以后就把他给扔到边上去了,然后又走回了以前的老路。
在家里想了很久的宁致远也没想出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只能自嘲的苦笑,看来这二道贩子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啊。
二道贩子,宁致远脑海中灵光一闪,自己怎么把老本行给忘了。个人加价倒卖火车票电影票这种,就叫做“黄牛”,而如果是公司从一家买来东西加价卖给另外一家,这个就叫做“贸易”。如果是国外的东西买进来再加价卖出去,就叫做“国际贸易”,形式和“黄牛”一样,区别就是缴税和没缴税。
宁致远开始联系人,三个臭皮匠还臭死诸葛亮呢,自己身边别的人可能缺,做过“贸易”的人遍地都是。群策群力,一定有好办法的。
老周、钱精、王禄江、杨关根,宁致远一个个联系,除了杨关根不在魔都之外,剩下的人晚上一起过来吃饭。
一个人总会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这种时候就需要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之下,最终的结果就是“黄牛团”重出江湖,不过,这次是干的合法的贸易。
最后商量下来,由老周负责一手操办韩剧进出口这个事情。不仅是电视剧,还要想办法拿下韩国的综艺节目,s电视台的已经可控,重点是k台和m台。原则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作为一个资深从业者,老周虽然已经脱离了很久的一线的“贸易”工作,但是以前多年的从业经验还在,对于“贸易”,老周还是有着很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货源”。
这个活本质上还是以前黄牛的活,文化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属于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老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用最低的价格拿下韩剧的播放权,然后倒卖给国内电视台。
“彩虹二手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宁致远把宣传用语都给设计好了。而且宁致远确实也没打算从这里面去挣一分钱,控制渠道,控制内容才是他想要的。韩国的明星在华国不是一个比一个牛么,韩国的编剧不是一个个牛气冲天的污蔑华国么,只要让电视台见到了钱,没什么事情是搞不定的。
借着以前和k台m台拍摄综艺,加上宁致远本身已经签了韩剧代理的协议,大笔大笔的钱也已经给了两家电视台,老周很顺利的就联系到了k台和m台。
一旦涉及到文化方面,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事情,意识形态这可是一件大事,宁致远要下的可是一盘大棋,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买卖关系。
老周去初步对接电视台只是第一步,宁致远让孙艺珍代表s台也去和k台m台沟通,弄一个所谓的对华国的“攻守同盟”是第二步,同时,宁致远通过韩三爷联系到了宣传口,这是第三步。
引进哪些剧,不引进哪些剧,哪些剧可能存在问题,这里面的门道很多,宁致远不是专业的搞宣传的人,很多可能存在问题的他也看不出来,专业的事情还是请专业的来做。
现在的宁致远,在韩国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而作为在上面也是挂了号的人,宁致远在国内的推进也是异常顺利。
就这样,7月20日,首次华韩电视文化交流会在魔都非常低调的举行了。
没有隆重的开幕式,也没有领导致辞,整个会议都是本着低调低调再低调的原则。韩国三大电视台将近年来自家的一批精品剧集进行了集中展示,当然,这些都是已经通过了审核的剧。
而另外一边,在宁致远的特别要求下,这次,华国集中展示主要都是精品的历史剧。比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汉武大帝》、《贞观长歌》等等,其实最适合给韩国人看的就是明朝历史剧,可惜,最适合的那部《大明王朝1566》被湘南台买断了,按照宁致远现在和湖南台的关系,这事情只能以后再从长计议。
宁致远在会场里为参展的电视台安排了专门的展台。各家的展台都有专门的电视设备播放参展的剧集,说白了就是电视台想要卖出去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