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逗你了——李新明、王贤淑辛辛苦苦,终于在县城的中心地段,盘下一个两千多平米的房产,跟人合伙开超市,欣欣今年正好师范学院毕业,叫欣欣参与超市管理,欣欣就是不干,父女俩舌战了一天,也没有结果,新明气得躺倒床上,大热天的,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生闷气,贤淑唉声叹气的,眼泪都掉了几次------”
“这什么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惯了,现在一时半会,怎么能改变呢?自找的!”王大海一听贤淑掉眼泪了,就打断金华说话,气着说。
“我还没有说完呢,你怎么知道信心就不对呢?看看你这个当舅舅的,明天也不要去了,还有了解情况,就护着自己的妹妹——怎么这样呢?”金华也恼火了,一下子把王大海怔住。
“我-----我没有说欣欣呀,我只是说小孩子淘气、叛逆,是他们的父母从小没有教育好,我没有护贤淑,也没有说欣欣啊!”王大海忙解释说。
金华淘米,放进电饭锅里,王大海在摘菜。
“你明天去一下,劝劝他们仨。”金华继续说:“欣欣的想法,是回来当个教师,她说,她小时候六七岁上学,每天都要起来很早,出门天是黑的,晚上回到家,天也黑了,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去枪杆河村的中心小学上课,大家戏称‘手电筒学生’-----如今欣欣想做一名教师,立志要在家乡办一所小学,她不要让霸王村、西村、东村的孩子,再像她一样,做个‘手电筒学生’——大海,你觉得欣欣真的不对吗?新明、贤淑关爱欣欣,这心情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可是欣欣这孩子的志向,我由衷地赞成。”
“这-----这个李新明,我明天找他去!”王大海站起身来,“欣欣没有错,人生不过几十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自己喜爱的事,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呵呵!说你意气用事,你平时都沉着冷静,今天一听到贤淑委屈了,就不能自已,这不便于问题的解决——他们在理论时,我什么也没有说,不是不帮助新明、贤淑,感觉他们都是为孩子活的,什么节衣缩食,什么辛辛苦苦,什么想尽办法给你谋出路-----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劝劝他们说,明天叫欣欣舅舅来,你们就不要再说来说去了。”
“你是会说话,我明天怎么劝说呢?侄女还年轻,有抱负,有志向,我们应该支持,贤淑是我妹妹,跟我妹婿把侄女的路都铺好了,我能说贤淑夫妇俩不对吗?——这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家务事,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劝呢?”王大海抓抓头,左右为难地说。
“欣欣是个师范生,才毕业,有一腔热血,想当一名教师,的确很正常,我觉得你从这点考虑,应该劝劝新明跟贤淑!”金华帮王大海出谋划策。
“是的,我觉得可以让欣欣按照自己的意愿,先干着,李新明在县城里的超市,又不是他一个人投资的,他这只是个小股东,不会现在就要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参与管理,给欣欣一段时间,既有一些社会经验,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有利于欣欣成长。”王大海于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