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菊看了看母亲,确实比她刚穿过来的时候胖了不少,脸上也有肉了,面色也不再蜡黄蜡黄的。仔细一看,还有些红润饱满的样子,能看出年轻时的娇媚之色。难怪廖青木当初非要娶赵氏过门,哪怕逆了母亲的意思也在所不惜。
“娘的气色确实好多了,等着红果酒酿好了,娘每天喝一小杯,也养人呢。”
秋菊很满意自己的成果。她从村里大婶家买了不少鸡蛋,煮了后藏在屋里,每天让赵氏和弟弟吃一个。又从镇上买了不少的核桃花生红糖,让家人当零嘴吃。
这样补着,确实成效不小。廖秋君最近开始蹿个了,几日不见就长高一大截。赵氏也逐渐恢复了姑娘时的健康红润。
廖青木刚开始还嘟囔几句,觉得自家不该吃独食。可看娘仨谁也不理他,也只能作罢,最后也跟着吃了起来。没办法,他一个大男人,每天都要干农活。家里的饭却没什么油水,肚子饿啊。
三房的几个人,这些日子吃得好了,又因为酿酒得了廖老爷子的重视,一个个看着精神了许多。不过,廖秋菊也没忘了自己的外公家,在她看来,赵家可比廖家靠谱多了。
“娘,你明天在回趟姥家,给姥姥、姥爷他们买点猪肉,我这儿还有点儿竹叶酒,给姥爷带回去尝尝。顺便跟舅舅,舅妈说说,以后我这酿酒的生意要是做大了,还得请他们帮忙照应着些。”
廖秋菊打算将来酒的出货量大的时候,镇上或是县里开一个酒铺子,到时候让舅舅一家人帮着看铺子。
看女儿和娘家人亲,赵氏心里自然高兴,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赵氏干完了家里的活就出发了。她用竹篓背了一小坛竹叶酒,放了几个秋菊煮好的鸡蛋和油纸包的红糖,路上又在村头的屠户家里买了一大块肥肉多瘦肉少的五花肉,还添了一根大棒骨。这在农家可是很重的礼了。
快到中午时分,赵氏到了娘家。这时,赵家人已经从地里回来了,正在院子里清洗一身的尘土。见女儿回来了,赵母十分惊喜,高声道:“银花回来啦,中午在家吃饭吧。”
儿媳方氏也是个利索人,见小姑子回来了,急忙转身进厨房做饭。赵家日子不好过,饭都是按人头做的。眼看农忙过去了,经常连午餐都省了,若不是赵氏回来,一家人可能中午就喝点水就糊弄过去了。
赵氏知道娘家的情况,解下竹篓,笑道:“嫂子不用忙,我这里还有些东西,拿去给阳哥添个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