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山的边缘路径上,一个以三人为组的小队正在以极为缓慢地速度进行着环绕一周的旅途。
这个团队的成员构成极为怪异,拄拐的老者,持枪的风衣男人,还有始终在拍摄环形山全貌的相机女孩。
就在走到路段的其中一节的时候,那个脖颈上悬挂着数码相机的女孩伸手指了指远处的某个位置,朝着身旁的持枪男子兴奋地嚷嚷道,“喻文非先生,那是什么?”
女孩利用食指所指出的终点的尽头居然是一个类似环形套圈的地理结构,那个环形区域是在陨坑中心的某个位置,其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陨坑的大部分空间,甚至可以说仅仅只是比最外圈的环形山要小上一些而已。
“那是裂弧,如此庞大的裂弧恐怕在世界范围内的陨坑遗址当中也极为罕见。”
某个拄着拐杖走在最前面的老者停顿下了脚步,率先对于女孩提出的质疑做出了自己的精准解释。
“裂弧?”女孩愕然道。
“陨石在撞击地面的瞬间不仅仅只是会产生一次冲击。”持枪的风衣男人皱了皱眉,紧跟着解释道。
“很难相信,FW议会里的佛洛依德先生居然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评估失误,能够出现这样的巨大的裂弧,恐怕事情远远没有我们最初所分析的那般容易。”老者补充说道。
“卡尔老师,我也很奇怪,那个男人应该不至于故意犯下如此轻率的错误。”持枪的男人表达了自己的简介。
就着相机女孩提出的这个话题,老者和年轻人之间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计划商讨,并且开始重新分析接下来的路途中可能会遭遇到的风险。
“喂喂,你们在说什么呢?”
一旁的女孩就这样手捧着相机,手足无措地佯装呵斥道。
明明应该是一个极为简单的科普问题,却没有想到作为提问者的自己却被完全抛到了话题的最外侧处,并且根本无法再度重新进入讨论的中心。
老者接着向身旁的男孩提出了自己模型测算的新方案,并且得到了对方第一时间的即时反馈。
喻文非迅速地蹲在了远处,将一沓手写纸从背包里给一把抽了出来,背着烈日的方向,开始了自己接下来的运算工作。
如果这一次的阿波菲斯余热撞击真的达到了足以形成二次爆炸的冲击强度了,那么环形山的全局地貌将会变得更为复杂,路线的计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最终导致跌入陨坑的中心,万劫不复的情况出现。
“按照我们现在的行进速度,他们可能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喻文非指了指自己画出的草图的某处点位,下意识地自言自语道。
那个点位后的行进路线是喻文非根据双方任务不同而进行了优化了行进路线,甚至对方的速度可能会比自己计算的更为缓慢。
“那个,我有问题。”
站在一旁看着那些数据一脸,茫然的女孩怯懦地举起了手,试图重新加入话题。
“梅林小姐,您有什么疑问呢?”
喻文非叼着笔,一脸发愁地扭过头去,示意自己在听。
“我们只需要通过相机观测到相关的路线,再将数据发过去不就好了么?应该不需要这样的模型计算吧?”梅林询问道。
梅林在大学期间所主修的专业是以能源经济学为主的应用学科,事实从都到尾上都并不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理工学科。也因此,梅林在进入叔叔梅勒先生的研究所后才并未从中取得到太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