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仁微微点头表示认可,然后看向了田有良,田有良触电般感到了目光的灼热,赶紧回答道:“我觉得应该尽快打造出样板点,然后逐步替换现在的生产模式,另外就是加快员工培训,实现新工厂的无缝衔接。”
田有良说完,瞥了一眼郝仁,显然郝仁对于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倒不是田有良说得有错误,只是郝仁期待他能够跳出既有的视角,从全公司甚至全行业的维度思考。
“有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只是我们实现生产自动化,我们的上下游及合作伙伴没有实现,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最终的效率。智能工厂本意上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设备监控技术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掌握产销流程。但是如果侧重点在对工厂内部的自动化改造,忽视上下游的衔接,实际上就是闭门造车,忽略了与市场的对接。”郝仁点拨道。
“郝总,什么意思呢?”田有良问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伱现在比以前生产效率提升好几倍,但是你的物流公司是骑着三轮来接货,会不会堵在工厂门口?从工厂到消费者的效率真正提高了吗?”郝仁进一步点拨道。
“是不是可以建立外界接入的信息平台,采购商、客户随时在平台操作,我们实时掌握上下游动态,从而提高生产柔性,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调度生产?”田有良说道。
“没错。”郝仁对田有良表示赞许,心想田有良稳重有余,灵活不足,但这一点拨就透还是担得起现在的位置。
“我明白,我会延展我们的平台,让我们的上下游参与进来。”田有良说道。
“这就对了,我们不要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有改变行业的勇气和魄力。”郝仁说道。
经过引导,大家顿时有了灵感,纷纷发表意见起来。郝仁见讨论激烈起来,便减少了发言的频次,免得造成一言堂,大家都不敢发表意见了。
这时,一封邮件提醒让郝仁的手机震动了几下,郝仁点开一看,是来自智能工厂第一批种子选手何书文,邮件中何书文洋洋洒洒地发表着长篇大论,对智能工厂的所有环节都进行了评价。
郝仁眉头微皱,尽管他欣赏俞家乐,依然坚持用统一的标准筛选种子选手,然而还是有人误解了他的意思,把偶然当通途,开始投机取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