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给予双重回击
男记者被郝仁绵软的一句顶了回去,提前准备的许多上纲上线的问题一时间没有了出口,心里懊恼不已,却为了体面不得不挂上微笑。
郝仁看对方不置可否,便把目光移开,重新面向摄像头,面无愠色地说道:“这位媒体朋友的担忧虽然和事实有出入,但也可以理解,即使是耀华终端的工人朋友们,在没有了解真相前也曾冒出过这样的想法。可当他们知晓了来龙去脉之后,立马就选择拥抱这样的生产变革。原因很简单,如果我的初衷是为了节省成本,那直接的方法应该是将工厂迁往人工更便宜的地方,比如像我们行业内的国际巨头那样去印度,去东南亚。智能工厂的前期投入是极高的,各位想想,新设备的高昂费用,对基建升级的要求以及员工的培训费用,我这样做岂不是南辕北辙?
既然问题都问到这了,我就借今天的机会和各位聊聊耀华终端对科技的理解。最朴素的概括就是人本智慧,我们依托机器去实现人的想法,让机器为我所用,将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哪怕自动化发展几近成熟的今天,我们的出发点从来都是帮助人,而不是取代人。机器再智能,也只会沿着人类划定的规则轨道运行,而创造力,是跳出既有的轨道思考,这只能在我们的员工身上才能找到。
当然,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工厂也没有这么容易,适应需要过程,所以我们为所有员工提供了很多培训机会,打消他们对改变的顾虑。选拔到智能工厂的过程,不存在用学历或者别的什么标准去辞退自己的员工。现在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成员中,既有普通工人,也有博士硕士,坐在一起,若真的比拼起来,谁赢谁输还不好说。但有一点我可以拍着胸脯确定,所有人都是自愿融入,并在工作中碰撞出了火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我记得学者汪中求在《中国需要工业精神》一书中说过,推进现代化所倡导的精神,不是摒弃人,而是需要活用人。这才是我想要的智能工厂,所谓以人为本和科技至上并不矛盾,甚至还很和谐。”
郝仁一番话应对得滴水不漏,完全不像临场发挥,反而像为这场大考准备已久的标准答案。若不是提问的男记者此刻有点面红耳赤,少不得让其他记者以为这是郝仁为了增加现场直播的精彩度而安排的托。
穆言站在后面听郝仁的慷慨陈辞,感慨自家老板发言终于是解决舆论问题而不是制造舆论问题了,可还没放松多会,郝仁却又继续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光说你们也未必全信,这样我带大家去见见我们工人吧。”
穆言知道果然高兴得太早了。今天媒体采访没有这一环节,工人们都在熟悉适应,根本不知道有采访这回事,搞不好会一激动说出什么不应该说的话。就在穆言愣神的瞬间,郝仁已经领着记者往车间走了,丝毫没有注意到穆言一脸的担惊受怕。
车间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工人在忙碌,突然有人进来,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一转瞬即逝的表情让刁难的男记者心头一喜。看来郝仁不是装模作样,而是过度自信,不和员工打招呼把媒体领进来了。男记者扫视一周,在角落里发现了眉头紧锁的俞家乐,猜测他大概率是被强硬分到这里。再看那细胳膊细腿,肯定就是四体不勤的办公室一族,没干过什么体力劳动,一问少不得抱怨几句。
“请问我方便和你聊聊吗?”
俞家乐正在烦恼系统传回来的数据要怎么用,突然有人工作时间想要和自己聊天,没好气地拒绝道:“不方便。”
男记者没有被吓退,反而对自己挑的受访者十分满意,而且他那句愤怒的拒绝已经吸引到不少媒体记者往这边看过来。
“抱歉打扰,我非常理解伱的心情,任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不开心的。”男记者故作大方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俞家乐抬头瞥了一样男记者,有点莫名其妙,既然理解自己的烦恼,为什么不让自己静下来好好想想,于是说道:“那你为什么知道会打扰还打扰?”
“真是十分抱歉,我是城南早报的记者,是受耀华终端的邀请前来参观的,为了收集素材想不打扰也不行了。”男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