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也不在意,反倒孜孜不倦的批改了起来,遇到不懂或是难处理的事件,他也会问陛下的意思,陛下都会耐心的给出中肯的意见。
这期间,裴寂也逐渐明白了为君之道并非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天下诸事,事关民生,每一件都不是小事,他所做的决定每一个都必须深思熟虑。
当然,这批阅奏则之上也有不少有趣味之事。
比如说,有时候这请安折便有不少,所问之事也是让人哭笑不得:陛下吃否?我们这儿近两日下的小雨。
而裴寂则会在后面批注一个阅字,可过了两天,同样的奏折又会送来:陛下吃否,安否?我们这儿近两日下了场大雨。
遇到这种请安折,他往往会一笔带过,若是遇到了题本或者奏本,那就有所不同,题本比较难看,一般字数都在三百字左右,但有的或许更长,而且这题本必须是得盖了官印的官方报告,裴寂就曾看到一本字书足足长达两千字,这批阅一番下来,着实有些累人,而这还不仅仅只有一本,这批阅下来着实累人,也难怪,父皇会干脆一股脑的丢给他。
而这只是巳时要做的功课,等到了午时,他稍作休息,又要面临经筵日讲,由于陛下已经年迈,此事就落到了裴寂的身上。
还记得裴寂在去之时,老皇帝特意朝他狡黠的笑了笑,“那几个老家伙说来说去也就那几件事,你若实在不耐烦,可以发会儿呆或者打个小盹儿,或者干脆只听不讲,他们也不会为难你。”
这经筵日讲就是每天裴寂要做的功课。
而作为皇帝或者太子的老师,那自然都是些大儒大家,而光是给裴寂上课的,就有九个老师,这九个老师偶尔会轮流上,偶尔会三五个一起来。
每天上课的内容也都是些四书五经以及各朝代所遗留下来的经书要义。
裴寂初为太子,这第一节课,还算是轻松,只是讲了大概一个时辰。
由于他本就勤奋好学,并未觉得枯燥,反而听得很感兴趣,在课上完之后,他则又会去跟皇帝一起用膳,而皇帝则会考察一下他今日所学。
裴寂也难得在皇帝的身边,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温情严厉。
裴寂将这一天汇总了一下,皇帝听后很是满意,甚至还连连夸赞他做的可比自己当初要好。
他记得这第一天上课时,由于听不得那满口的之乎者也,干脆睡了过去,结果就遭到了太傅的责罚。
晚膳用好之后,裴寂便可以离宫回太子府了。
楚霁雪认真的听完,实在没想到他在劳累一天之后竟还有精力去城南一趟,给自己买她最爱吃的糕点。
楚霁雪欣喜不已,内心感动,埋首在他的胸前,环抱住他的腰身。
“以后别这么累了,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倒也不累,只是顺路跑一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这天子脚下还算是安逸,只是不知外县或者一些边陲小镇,又是何等景象了,今年干旱,估计收益也比不上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