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用山泉水洗漱,在谭边空地打了一趟炼体之法,腹中饥饿渐盛,灌两口灵『液』,浑身酸软消退,肠胃却空空落落,只得拿起柴刀,朝南面高山行去。
爬上一座山顶,转头回望,艳阳高照,清风徐来,林木尽展青翠,偶有鸟鸣传来,山间更显安详静谧。
内心瞬间变得悠然,不禁高声『吟』道:“采菊东篱下……”说到一半,才发觉词不对题,想了想,改口呼喝:“采『药』东篱……”
连改了几遍依然不得劲,失笑摇头,自己还真不是这块料。
收了诗兴,四处寻找野果充饥。他如今身体发育大约是八岁左右孩童,不过自胎儿期开始筑基锻炼,气力、敏捷与一般十四五岁半大小子相当,在山中攀爬腾挪,身手倒真像个采『药』童子。
半个时辰不到,寻到一片猕猴桃,挑选着摘些熟透的吃下,算完成了早餐。
解决温饱,李游右手握刀,在林间灌木里来回穿梭,不时低头观察,他熟读『药』经,灵『药』仙草、凡俗『药』材都有涉猎,只是知易行难,懂『药』『性』不代表就会采『药』。例如书上讲述某某『药』材喜阴厌水,短短几字,亲自到山林中,往往要寻上半天,还不定能找到。
初入采『药』行列,最好由资深山客带领,手把手实地教导,他却没有这种机会,只能自行『摸』索,积攒经验。
来来回回在山腰逛了几圈,总算在石旁落叶下找到一株紫菀,主治风寒咳嗽,润肺下气。对筑基炼体无用,倒是可以卖给镇里『药』铺,不过价格么,聊胜于无吧。
从附近找了些藤蔓编成一个小篓,将紫菀采挖妥当放好,起身继续搜寻。
接下来,一座山找完,又发现了三种『药』材,其中黄芽艮更是难得的珍品,虽然『药』龄较小,也值不少钱。
此地临近彩蛮山脉,植被茂盛,『药』材种类繁多,直到傍晚来临,拢共收获十五味『药』材。
眼见天『色』渐晚,李游采摘了些野果,下山返回灵泉住所。
将所得『药』材按书上所示,稍加炮制一番,吃了野果,入棚休息。
第二日大早,从旁边山路绕过卧牛村,赶往四十里外的固安镇。
固安镇在周边乡镇,规模中等,方圆五里多,人口堪堪过万,外围用青石垒了三米高围子,算是城墙。
今日正值五日集市之期,附近村子山民们纷至沓来,镇里人声鼎沸,熙来攘往,就连镇外空地上,都有商贩摆摊吆喝,当然,最多的还是一些山民,三五成群,在路边摊块动物皮『毛』,其上摆设这各种山中特产。
顺着人流将镇子逛了一遍,发现有两家医馆,一间『药』房,都对外收购『药』材。
任意选了一家唤作‘春意堂’的『药』房走进去,还有不少山客正在交易,与李游不同,人家都是一大袋,一捆一捆地背扛着,真是货比货得扔。
他只得寻了个角落,耐心等待,同时留意双方交易情况,暗自记下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