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学生在放假的时候都回家的,也有一些学生选择留在学校。
只不过,这类学生里头,来自普通家庭的比较多,当然,也有个例。
比如说像狄仁杰这样因为家人是学校的老师干脆选择留下来的。
尉迟雨在学校看到狄仁杰和坑来的狄老师走在一起的时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两个人同一个姓,难怪狄仁杰会出现在这里。
历史上只知道狄仁杰,谁回关注狄大人的家人都叫什么。
尉迟雨并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学校搞建设。
学校现在还是刚开始的阶段,还有需很多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
比如说之前让狄仁杰和他的好基友赶回来的猪,就是为了在学校这边养殖做准备。
算上后勤行政之类的,学校现在总共有一百十三多个人,每天的消耗的食材不在少数。
为了开源节流,尉迟雨就想到了在学校旁边搞一个种植与养殖于一体的小型牧场,场地都是现成的,观音山这么大一座,圈一片出来,就可以放养了。
至于种植的话可能会麻烦一些,但是这怎么难得倒种植欲天生就流淌在血液里的华夏儿女呢?
没见人家阳台可以、天台可以种、窗户可以种,就连上了月球都要种菜吗!
这可是华夏儿女的优良传统。
再者,种植蔬菜也不需要养花那么精细,对生活环境还精挑细选的。
类似人字梯的种植爬架,上下有三层,保证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很大限度的保证了阳光的晒照。
这样的爬架尉迟雨让人做了三个,每一个都有八米左右。。
今天就是爬架送到的日子。
所以尉迟雨才没有回去。
她得流下来知道墨家的弟子们安装。
没错,爬架的各个部件是拜托了墨家的人做的。
毕竟铁的用量不小,尉迟雨可不想背上违法禁令的名号,乖乖去找李二求了恩典,还拿出了爬架的制作图纸作交换。
学校的小牧场就在学校隔壁,早就已经建好了,专门的负责人都调过去了,是之前尉迟雨从蛋国带回来的,带回来的那群人,各个都是不同领域的佼佼者,其中就有专门研究动植物的,尉迟雨就干脆将人抓来养猪了。
尉迟雨脚步顿了一下,心虚了一秒,答应人家的实验室也差不多应该安排上了。
这边有一栋充满欧式风格的三层小楼,那是准备给养殖场工作人员居住生活的。
尉迟雨来的不算早,她到的时候,墨家弟子已经将爬架送来了,正有条不紊的卸货。
站在一边看着的一个年轻人看到尉迟雨和小灯两人,忙走过来,“老板,你总算是来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被尉迟雨坑来养猪的蛋国人,原名小栗上原,俩大唐后自己给取了一个非常具有大唐特色的名字,张三。
不说其他地方,你在长安城喊一声张三,保证能叫出来十多个人。
尉迟雨对这个名字报以礼貌的微笑。
尉迟雨看了一眼张三,“你怎么在这?”这个时间,不去伺候那些宝贝猪,待在这里摸鱼?
张三义正言辞的说,“我监督他们。”
尉迟雨正要吐槽,就见从栅栏后头转出来一个小孩,小孩手上还提着一个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