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回到云楼宫,便撞上了迎面而来托塔天王,李靖用戒备的眼神打量儿子许久,这才开口问道:“吾儿从那里来?”
哪吒毕恭毕敬的答道:“孩儿听闻下界妖魔余孽作『乱』,杀了狐王苏元,便随手将它除去,事发突然,未能向父王禀报,望父王恕罪。”回答时,刻意隐瞒了“养神芝”一事。
天生万物,皆可化灵,有的安分守己,有的为祸人间,只要不威胁到天庭的地位,玉帝不会过问,因此,闲极无聊的神仙们才会在关键时候恰巧路过,顺手除妖,一来可以活动筋骨,二来可以积攒功德。
狐王苏元被杀一事,虽然不至于惊动圣驾,但也有点分量,见自家儿子抢了先机,李靖登时心情愉悦,捻须笑道,“既如此,为父这便上奏陛下,也算是我李家功德一件!”
哪吒深知李靖的脾『性』,由父亲出面,狐王一事的后续处理,便掌握在李家手中,而他,则可以名正言顺的探查“不死『药』”的秘密了。
莲花池边的亭子里,摆着猴子最爱吃的香蕉和甜枣,红澄澄的枣子上还挂着『露』水,桌面上更是一尘不染,丝毫没有被人动过的痕迹,看样子,那猴子并未来过。
他随手捻起一枚鲜枣,想起小狐狸摘枣子时的滑稽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来。
“三哥!三哥!”
伴随着甜甜的一声呼唤,双腿被两只小手牢牢抱住。贞英紧紧贴在哪吒身上,仰头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哥哥。
哪吒俯身在她那粉嘟嘟的脸蛋上轻轻一捏,笑道:“好妹妹,今天的功课做完了?”
“嗯!”贞英一边点头,一边四处张望,“猴子哥哥呢?”
哪吒席地而坐,将贞英抱在膝上:“先把今天学的文章背给三哥听,若背得好,我就带你去找猴子哥哥玩。”
“真的?”贞英用力一挣,跳到地上,将小手背在身后,摇头晃脑的念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稚嫩的童音和故意拖长的语调,把朗朗上口的诗句念得像歌谣般悦耳动听。
背完一段后,小丫头停了下来,两眼眨也不眨的看着哥哥,后者则闭目微笑,似乎早已陶醉其中。过了好一会,哪吒才意犹未尽的问道:“还有呢?”
贞英抬头看了鹿儿姊姊一眼,得到对方的鼓励后,继续背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突然从《鹿鸣》跳到《无衣》,哪吒愣了一瞬,打断妹妹道:“之前那篇还没背完,怎么就换了?”
“嗯……”贞英歪着头,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背完呢?记住最有名的那几句不就行了?”
哪吒故意阴沉着脸道:“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背书怎能只背一半?”
贞英委屈的抿了抿嘴唇,争辩道:“可是……先生常说‘引经据典引经据典’,也只是引用经典词句啊!三哥还不一定背得全呢!”
“谁说我背不全的?”哪吒拍案而起,刚要张口背诵,却又生生顿住。
年少时,他宁愿浴血杀敌,也不愿闭门看书,让他背诵诗词,还不如一刀杀了他痛快。师兄弟中,能静心读书的,只有杨戬,正因如此,这个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杨大哥才备受众人推崇。
每每他与杨戬起了争执,姜师叔总会面带微笑的对杨戬说:“言之有理。”再恶狠狠瞪着他道:“无理取闹!”
遇到难缠的敌人,姜师叔总会第一时间询问杨戬的看法,而杨戬,总能出其不意,化险为夷。
他嘴上佩服对方,心里却及不服气,直到罗宣以瘟疫屠城,只剩下他与杨戬勉力支撑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对方的重要。
那一次,若不是杨戬撒豆成兵骗过敌人,与他日夜为伴,互相扶持,只怕他早就方寸大『乱』,不战而败了。
一个骁勇善战,一个足智多谋,他二人联手,成就了周营中的一段佳话。
若杨大哥在就好了,对付这个顽劣的小丫头,简直绰绰有余。
想起杨戬,哪吒心中又是一痛。
“哼!哥哥自己都不会背,还说我!”
妹妹的声音再次响起,将他从回忆拉到现实,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