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娬扶额道:“我不是跟你说了,不要跟他用强,你只需要软磨硬泡地缠一缠他就好吗?”
崇仪:“我也没对他用强,但是对我用强。”
烟儿兴奋又好奇地问:“怎么用强啦?”
崇仪现在想起来,十分恼火,义愤填膺道:“妈的他抱住我的手,压住我的脚,困了我一晚上!”
孟娬和烟儿长长地“哦”了一声。
崇仪转眼一想,抓住点儿有用的东西,又道:“不过好像最后他招了。”
孟娬问:“怎么说的?”
崇仪又想了想,面瘫地看着孟娬:“当时太困,忘了。”
孟娬:“……”
后来,殷珩回家后虽然晚间都会去书房坐一坐,可孟娬每次去突袭他时,他总是在一本正经地看公文,还问她:“夫人有事吗?”
孟娬也不是空着手进去的,不然多尴尬,于是每次都变着方儿地给他泡茶送汤,笑眯眯道:“无事无事,我就是见相公太辛苦,给送点喝的来。”
殷珩亦淡然笑道:“夫人这么体贴,十分感人。”
孟娬见他的公文都堆在书桌上,她过来给他斟茶时随便翻翻,也没听他说什么紧要公文不给她看啊。
可孟娬就是怎么都抓不到他的把柄。
这件事只好暂且搁下。
————————————
眼看着这腊月一天天过去,很快就要过新年了。
这京城里各户人家也都要忙着置办年货,因而腊月里街上都十分热闹。
王府里也在忙着置办年货。
除了吃穿用度,还有府里新春装点用的家伙,一应都要准备齐全。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样子嘛。
家里的灯笼备了新的,对联备了新的,还有门上张贴的门神、迎春年画等都少不了,就连门前的两座石狮子也备了两条新崭崭的红绸巾。
现在王府里是夏氏掌家,府里人事简单,她从最初学习看账理账,到现在已经算是得心应手了。
只不过她也是头一次管理这么大个府上的开销,好在有管家从旁协助,上上下下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
管家和嬷嬷们这两天把要购置的东西都列了清单给夏氏,夏氏过目核对了以后,便让账房支出相应的银子。
夏氏想给孩子做两身过年穿的新衣裳,她想亲自去挑选料子,恰逢嬷嬷们要出门去采购,便打算和嬷嬷一起出门去。
夏氏把这事往孟娬跟前一说,道:“这小孩子穿的衣裳,需得格外讲究,既要暖和,也要透气舒服,还是我自己去挑比较好。”
孟娬道:“娘想出去走走转转,我当然十分赞成,不过衣裳就不用做了吧,之前不是做了那么多衣裳吗,穿到明年年底都没问题啊。”
夏氏道:“孩子多穿几件新衣裳怎么了,先前殷珩找人给你裁那么多新衣裳,怎不见你嫌多?”
孟娬:“……我这不是怕你累着么,做多了熬眼睛。再或者,你去挑选了布料回来,让管家去找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道醋觥!?br />
嘴上这么劝,可孟娬太了解她这娘了,但凡对于她娘上心的事,都要亲力亲为地去做,更何况是对孩子。
果真,就听夏氏道:“找师傅做还不如我亲自做省心呢。不过今年要给孩子做,还有陈芳身边也没个人,我帮他做两身里面穿的,还有不归也得穿衣服,我还要帮不归做,今年就没空给你和殷珩做了。”
看看,这就是地位的变化。屋里那两个小的,成功地挤掉了她和殷珩两个大的。
孟娬挠挠头,道:“好好好,我们的自己解决。”
夏氏看她一眼,道:“回头我把料子拿给你,殷珩的衣裳由你给他缝。”
外袍夏氏也不指望她,而且王爷王妃的衣袍有专门的师傅根据各个场合裁出各个样式来,所以夏氏也只能督促督促孟娬给殷珩做做里衣。
夏氏说完这些,便收拾着准备出门了。
孟娬问道:“娘,要我陪你一起去么?”
夏氏道:“不用了,我和嬷嬷们一起去,你留在家看孩子。”
孟娬:“……”
孟娬想着夏氏跟嬷嬷们有话题聊,她也就不去凑热闹了,只吩咐崇仪多派些人跟着。
夏氏和嬷嬷们出门后,孟娬就和崇仪、烟儿在院子里,把材料铺开,做滑翔伞。
孟娬先绘了图纸,给烟儿和崇仪人手一份,给她俩讲了一下这滑翔伞的构造和原理,三人这里穿绳那里引线的,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也不能闷声忙,总得要有话题聊。
于是烟儿就一针见血地说道:“我总觉得,王妃在夏夫人那里的地位大不如前。”
孟娬:“扎心了啊。”
崇仪道:“夏夫人只是比以前更有主见了而已,许多事也不用来问王妃拿主意了,而是来告知王妃。”
孟娬点点头,道:“你这话我倒是赞同。”
想之前,殷珩刚把账本交给夏氏的时候,她还忐忐忑忑,唯恐自己做不好。后来隔三差五就要来找孟娬商量一下。
到现在,基本上都不用孟娬和殷珩操心了。
孟娬半勾着嘴角,道:“唉,虽然有点小失落,可从客观上来讲,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她的生活注入了新的东西,有了自己要做的事,注意力不再集中在单一的人和事上并当成自己的全部,挺好。”
她不由心想,当初决定让夏氏来掌家,真是再正确不过的了。
夏氏这一去,就去了大半日。
这带出去置办年货的两辆马车,回来时都是满载而归的。
进门后,夏氏又吩咐人把这个放去哪里那个放去哪里,忙活了好一阵才归置好。
晚膳后,夏氏把给孟娬和殷珩买的料子送到主院里来,耳提面命道:“这可不是给你放着过年的,得在过年前做出来。”
孟娬接过布料,应道:“知道了知道了。”
夏氏选的料子都不是很贵的那种,但却触感很柔软舒服。用这料子做出来的里衣,也很贴身保暖。
孟娬见夏氏精神颇好,便是今日外出了大半日,面上也无丝毫倦容。
夏氏神色柔和,眼神明亮,衣着打扮如普通的居家妇人一般,既不追求奢华,也不追求光鲜,头上的发饰简单大方,就连衣裳的颜色也是挑中规中矩的素净颜色穿。
即便这样,在灯火下,也别有一番恬淡静美。
孟娬道:“娘今天出门都逛了些什么?”
夏氏就兴致勃勃地讲了她今天和嬷嬷们去集市上逛了些什么,又买了些什么。
看样子,今天是十分高兴的。
孟娬便问:“你怎么不给自己买几样喜欢的首饰,或者选些自己喜欢的布料做衣服呢?”
夏氏理所当然地道:“选那些做什么,娘又不是那些年轻姑娘,也不喜欢那些。况且上次一口气给我裁了那么多新衣,哪用得着做新的。”
孟娬看着她,正经道:“娘现在也很年轻,真的,要等真的变老的那天,起码还得等个一二十年呢。你若是换个亮一点的衣色,再换一些时新的首饰,别说三十几岁了,看起来就像二十几岁没差的。”
夏氏嗔怪她一眼,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夏氏和孟娬在房里说话时,殷珩便自觉地去书房了。她便想着自己也没有久留在孟娬这里而把殷珩赶去书房的道理,故没有坐多久,起身道:“好了,娘不跟你说了,东西你收着,去叫殷珩回房里来吧。”
殷珩回房时,便见孟娬正把夏氏给她的料子一样样整齐地放置在柜子里。
她背对着他,弯着身,脑后青丝从腰上往两边滑下,衣裙将那细韧的腰肢勾勒得淋漓尽致,随着时日一久,越发添染别样的动人韵致。
殷珩一时站在门边,静静地看着她。
孟娬收捡到最后,发现料子下面竟还有两个小物件儿,愣道:“咦,这是什么?”
殷珩抬脚进门,孟娬听到脚步声,转身拿给他看,又道:“哪里来的香囊?”
没错,孟娬手心里躺着的,确实是两只香囊,而且十分精美。
香囊上的刺绣与她当初绣的简直不是一个等级的,有一股说不上好闻还是难闻的淡淡的香味,下面的穗子也柔丽顺滑。
正当孟娬疑惑,夏氏就去而复返,在门口看见孟娬已经发现了那两个香囊,就出声道:“对了,我险些忘说了,这一对儿香囊是我今天在布庄里买的,阿娬,你和殷珩一人一个。”
孟娬道:“好端端的,娘买香囊给我们作甚?”
夏氏道:“你不懂,这香囊别有功效,说是护国寺开过光的,专给夫妻两人佩戴,可以转时运。”
孟娬看向殷珩,怎么这话听起来这么耳熟呢?
她扶了扶额,道:“娘怎么也听信这些?这都是人家卖香囊的搞的噱头啊。”
夏氏道:“我见那些夫人小姐们都争相买,何况这香囊也挺好看的,买来图个吉利有什么不好?前些日你的香囊不是丢了么,现在这对儿正好给你和殷珩佩戴。”
孟娬看了看夏氏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香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凵窬吐湓诹艘箸裱间佩的那只香囊上,问他道:“之前我送给你这香囊时,你怎么对外说的来着??br />
殷珩道:“夫妻同配,开光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