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深宫红墙里与之相比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一处宫殿,说是宫殿还不如说是偌大宫殿的一处院落,不显冷清倒是看着别致。今日更是热闹,它将迎来小主人。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两三房舍,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椅案,正房上方放着一张梨花理石大案,下座几许同质小案。
岸上一一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着上好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同树林一般。边上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瓶,插着满满水晶球儿的白菊。
从正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园中园,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园中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座别致的院庭便是太子监。外不见奢华气质,内蕴却是极厚实。
“赵中培府使几月前勘察黄河一带,传来消息说,中下游阶段水势漫漫,随便一场大雨都极可能造成河堤塌陷水势蔓延及周围居民,事态严重。”说着,老者自带严肃的目光扫视着下面安静端坐的学生,戒尺规律的在手心拍打着发出脆声响,接着道:“思考吧,半刻后各抒己见。”
太子监每日必要早课便是这知天下事,了解本朝各地域环境,发生的各项事务,天灾人祸,特大事件。每人就问题畅发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法供朝廷参考,但凡是被皇上看中采纳意见的那位,皆是无上荣光,在以后的仕途也会添分许多。
纷纷从桌上找出关于黄河的文献,仔细看,了解其特点。
“黄河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三十五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少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很小,所以很容易就洪水泛滥成灾,一直也是朝廷比较关注的大问题。”老者转悠着,嘴里已把黄河的地质位置流畅说出。
半刻过后,众人仍是皱眉,百思不得其解,唯有涵衍仍全身心投入进文献里,时而提笔在草纸上勾画。老者也不急着开口叫人回答,已经持续半个时辰讨论各地问题,此时脑子也不见得清晰条理有几人。正寻思着,休息片刻。
“黄河之患在于洪水泛滥,但也有能降之物。”见众人看向自己,站的笔直的少年清清喉咙充满自信的接着说:“黄河水多,但黄沙亦厚常年堆积在河床下何不取沙治水,加高增厚原有堤防。”
众人静默思考,老者不见其任何表情泄露,开口:“可有不同意见者?”
“原来的堤防距过于狭窄,且堤线弯曲多变,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怎么加高增厚,洪水下泄不畅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寇珉意摇着头,喃喃道。虽是喃喃自语,但却也还是让众人听了个清楚,这是驳回了刚才那位少年的意见,只见少年满脸通红,虽知反驳有理但也落了面子不是?
众人一脸好奇,这位欺负了何家三小姐的寇公子怎么还能坐在这儿听课,如此不近人情的反驳他人意见?太子殿下一点儿不作为?众人皆八卦,小眼神尽在相隔一桌的两人身上无意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