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原本应该是个山脉中的鞍部,被强行炸开后铺设了道路,公路仅够两辆坦克并行通过,两侧是超过四十五度以上炸山形成的峭壁。
而且公路还有大概二十多度的坡度,进山口前是上坡,而进山口后则是下坡。
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
其次,在战场上他的坦克战损后能得到非常迅速的修理,这是对方做不到的。
本身普通有人驾驶的坦克在激烈对抗条件下,就很难做到边打边修复,更何况还有二十个火箭飞行兵在他们头上骚扰。
但要怎么充分的扬长避短,才是真正对傅鑫的考验。
但是看得出对方的指挥官也不是一个莽撞的人。
犀牛坦克全部撤进山口以后,他并没有指挥着坦克集群蜂拥而上,跟着冲击山口,而是在山口外的开阔地上停住。
山口外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非常适合坦克作战突击,然而到了山口附近就迅速收拢成了一个喇叭口型。
傅鑫将犀牛坦克撤进山口后,就迅速转到山后面隐蔽,不再和对方在山口内外对射了。
山口里面又呈喇叭口型,地势迅速扩展开来,只要拐个弯,对方的直射火力就打不到了。
最理想的方案莫过于等对方想往里冲的时候,在山口那段最狭窄的公路上直接打瘫几辆坦克,那就能将他们的兵力一分为二,使之首尾不能相顾。
之后把冲进来的部分先清理掉,再视兵力对比情况,考虑要不要清开山口的障碍,冲出去主动攻击对方。
然而这一切只是傅鑫自己的美好想法而已,对方压根就不往里冲,反而在山口外慢悠悠的摆起了阵势。
先是二十来辆坦克,围成了一圈,然后坦克上的人员下来开始给坦克挂牵引绳。
傅鑫一见对方的人员离开坦克,马上指挥火箭飞行兵上去攻击。
对方却早有防备,无数挺高射机枪组成了弹幕,阻拦着火箭飞行兵的靠近和射击。
这一次的攻击效果并不太好,只扫倒了对方几个士兵,而火箭飞行兵本身也有几个被高射机枪击中受了损伤。
此时还远未到决战的时刻,尽量不能让兵力有损耗,于是傅鑫指挥火箭飞行兵拉开了和敌人的距离,远远的射击骚扰。
有了高射机枪的严密保护,半个小时不到,对方就给所有的坦克都挂上了牵引绳,然后开到公路上将队形展开。
傅鑫注意到,这二十余辆坦克头尾相连,坦克与坦克之间相距二十多米,摆成了个一字长蛇阵。
这是在坦克上用连环计吗?
他暗暗称奇,不过也能大概猜到点对方的意图。
这就是防坦克在冲击山口时,对敌方被拦腰截断的。
这样串成一串,只要前面几辆顺利突入山口,中间的如果有被击中而无法移动的坦克,就可以靠前面拉后面推强行把它带进山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