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你的本事。”刘羿突然上前,一掌击在精壮汉子左面肩窝。精壮汉子如遭重锤一击,坐在地上,半边身子麻木。刘羿顺势夺了他的弯刀,拉张椅子坐在精壮汉子面前。
精壮汉子脸色苍白:“要杀就杀,折磨人不是好汉。”
“本官乃珠崖郡守,你以为是江湖好汉。本官见你一直没动杀机,才饶你一命,否则,刚才那一掌就不是击在你的肩膀,而是你的脑袋了。”
精壮汉子一想确实如此,冷汗就下来了,感激地说:“多谢大人不杀之恩。”
刘羿提了一根凳子放在他面前:“起来,坐下说话。”
精壮汉子爬起来坐下。拱手道:“大人,在下是合浦郡朱卢县莫冲儿,冲撞大人,望大人见谅。”
“你是乌浒蛮的人?”
“大人,乌浒蛮是对我们的蔑称,我们自称南越人。”
“你们这次来就是想得到本官的秘方?”
“大人,我们的族人生活艰难,活不下去了,望大人能救救我们。”
刘羿想了一阵,问:“你们有多少人?”
“我们这一支有20多个村寨,大的村寨五六百人,小的村寨一两百人。”
“嗯,平均按三百人计算,大约有六七千人。”刘羿思考了一下,说:“你们生活在高山,土地少,还贫瘠,种不出多少粮食,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缺粮。”
“是的,大人。”
刘羿点点头。刘羿知道,许多历史学家都把民变归咎于官府司政不当,是官逼民反,其实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华夏历史上的不少民变,尤其是规模不大的少数民族民变,很多时候官府是背黑锅的。因为官府懒政,许多时候根本就没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自然条件太差,生产力过于低下。比如山民,产出本来就很低,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本身就处于半饥饿状态,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就会饿死人,就会选择抢劫,这是动物的本能。所以一些地区民变总是不断。许多时候官府也把山民迁移到平地,想一劳永逸,比如孙权就迁移了大量的山越下山,但官府没有给他们创造生存的条件,这些山越耕种技术差,仍然没有挣钱门道,贫穷依旧,最后还是叛乱不断。刘羿认为,后面的三国时代,吴国兵力不足,国力不强,和山越不断叛乱有极大关系。
刘羿问:“本官在你们县城收葛根葛藤对你们有帮助吗?”
“有帮助,但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一是葛根葛藤有限,开始多,好采,后面就不行了,要走很远的地方才能采到。二是我们那里粮食很贵,比徐纹价高很多。春荒的时候,那些米店还故意囤积粮食,有钱也买不到,让大家没吃的,然后突然涨价。”
“该死的米商。”刘羿骂道。
“官府放粮吗?”
“放粮?多少年没听说过了。大家都说,官府和米商是一伙的,米店就是他们开的。”
刘羿点头:“很有可能,至少有相互勾结的嫌疑。”
“大人,这么说吧,我们那里的官府,除了来收税,其他时间是见不到官府的人的。”
“他们还会上山去收税?”
“哪里呀?他们堵在集市,抓我们去赶场的人,抓住一个收一个。”
刘羿讥笑道:“我就知道,这些官老爷,不可能上山,他们没那么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