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林忙跪倒叩头道:“臣多谢陛下,这郡王还是不必的吧。祖父时常教导微臣,为国尽忠乃为人臣的职责所在,身为武将,当保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此份内之事,臣自当奉养祖父终老,不负为人子孙的本分。”
晋武帝让他起来说话,又说道:“你与芃儿自幼一起长大,在北疆多年,芃儿也多得老国公指教,你虽不是我魏家的子侄,可与情来说,朕也不曾当是你外人。老国公为国南征北战数十载,若不是祖制不好逾越,便是封亲王也无不可,何况这个郡王不过是虚名,也为表彰老国公的功勋,好教天下人知道,朝廷不会薄待忠勇之士。”
杨九林知道他这是已经决定了,只得又跪下叩头谢恩,这样的虚爵也是无上的荣耀,大晋异姓郡王,这是第一位了。
晋武帝笑着让他平身,说道:“你比芃儿还年长一岁,如今芃儿都两个孩子了,九林,你可要抓紧娶妻了,这两年在西疆是魏家耽误了你,怎样?你可有中意的女子,朕倒乐意替你做这个月老,早日圆了老国公的心愿。”
杨九林脸上微红,恭身道:“臣多谢皇上,这个……尚无。”
晋武帝向身边的郭强笑道:“这孩子还脸红了。”郭强也笑着打趣两句,这让杨九林更觉得脸上一阵阵的发烧。
他心里一个身影一闪而过,忙转过话题,又说道:“只怕臣在京城也呆不了多少时日,臣回京时,西梁边境兵马调动频繁,探子打听来的消息,西梁朝中怕是有变,梁景帝病重,若慕容云渡继位也就罢了,可慕容丙理一直虎视眈眈,若他有什么异心,西梁必然大乱,到时只怕两国接壤的地方也难保太平。”
晋武帝皱了眉,这事已经接到他们的探报,若西梁国变,后面会发生什么还真不好预测。他思索着,忙令人将几位阁老、魏芃夫妻、兵部尚书等人召进宫来。
杨九林将这些日子在西疆的见闻说给诸人,林亿却道:“若当真如此,倒不失为大晋的机会。”
几人明白他所指,杜国忠道:“逆王自被太子殿下打退就没了消息,若他藏身西梁,也大可趁西梁国乱,趁机将他揪出。”
几人默默点头,魏锦辰的下落不在西梁就在北狄,眼下来看,北狄距上次兵败后,想翻身还得休养两年,西梁是最佳的去处。
魏芃说道:“今年多地受灾,粮食收成大受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出兵,就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劳民伤财,到时若是粮草供给不上,咱们可就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