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自五月间带着船队出海,已经过去四个月,中间不时送回来书信和奏折,将途中见闻一一细说,又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也记录下来,这让朝中大人们耳目一新,怪不得太子妃主张贸易和出海,原来这中间真是别有天地。
可这个见多识广、见识不凡的太子妃娘娘在外面打仗的空隙,有人要给她男人塞小妾,安知这人不是活腻了。
朝中的事情加上太后寿诞,太子爷还真的更加忙碌起来,别说让他纳侧妃,就是自己东宫多的人他也没空多看一眼。
这多的人就是乔萍儿了。贾秋是个有成算的,跟父母商议之后,就将贾嬷嬷早年置办下的铺子中,盈利一般的接了一个过来,又劝哥哥先学着管庄子,然后再慢慢帮着母亲置办。贾嬷嬷甚是欣慰,这女儿是个好的,想的也远,也不没那些下作心思,乔萍儿便说自己不善此道,还是寻个寻常的事做吧。然后便撺掇着贾嬷嬷将自己带到东宫当差,或者哪个王府也成啊!
贾嬷嬷只当她是为着这些地方能长见识,又不会累着,给她说的次数多了,也就允了,给太后和太子说了之后,就放在东宫,做个三等宫女,从日常粗活做起,慢慢的再看她的本事了,若真是可用的,放在东宫效忠主子也是极好的事。
乔萍儿是个机灵的,做事也算灵活,贾嬷嬷冷眼看着倒算满意,心里也就踏实了一些。她若是在东宫混得体面,将来放出去寻个好人家也就更容易了。
乔萍儿这一在东宫当差,东宫的小妖精们警铃大作,乔萍儿在家也是娇养的,细皮嫩肉的不说,也是有几分姿色的人,往日在家时,上门提亲的人就不断,只是父母一心想求个高枝,挑来捡去,一直没有定下,待听说贾秋要跟着贾嬷嬷进京,两口子盘算着,哪里的高枝最高?当然是京城,何况贾嬷嬷接触的人,非富即贵,就算不能跟了太子,那与那些世子公子为妾,也胜过寻常人家吧。
但偏偏他们第一个小目标就这样轻易达成了,乔萍儿居然直接进了东宫,那凭着她的相貌和心机,将来哪怕给太子爷当通房,太子即位后,也以混个妃嫔吧。
贾嬷嬷若知道自家兄嫂是这成算,估计得一头碰死。
乔萍儿心里的主意极正,三等宫女不过是做些日常洒扫的活计,她也没有报怨,认真的跟着嬷嬷学了规矩,大宫女又教她怎么做事当差和东宫的规矩,她都一一记下,将好上的事做的干净细致,这又让诸人满意几分。没多久,她就熬成了二等宫女。
洒扫的活也不用做了,便是日常在东宫的书房、寝殿里伺候茶水、修剪花草,每月还有五两银子,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
与这些宫女混熟了,听到东宫的事情也就多起来,她又是个处处留意的,很快,魏芃的喜欢也给她摸清楚,比如喝茶喜欢滇州的红茶,武夷的岩茶,喝酒是太子妃带来的逍遥游,看折子里不许人打扰,书房除了打扫和送茶,只有舞墨能进去;太子寝殿除了四个大宫女可以进去,其他宫女不得入内。
她冷眼看着,虽然太子殿下不近女色,但身边这些小妖精还是在拼命的在他眼前闪烁。只要轮值到殿下面前,那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可谁知殿下连看都不正眼看一眼。所以每每听到宫女人唉声叹气,各种报怨太子爷不懂风情。
乔萍儿苦思冥想,既然她们都这般打扮都入不了太子爷的眼,那就得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她便成了宫女中的一道清流,将自己打扮的清雅肃静,这果然令她脱颖而出,东宫来议事的些大人们都不时会留意一二。这是唯一可惜的地方,太子爷并未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