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能把这货扔下去了吗?还是剥皮,给阿雪做个狐裘的领子呢?
边城狼烟四起,在漫天的狼烟中,在弥漫的沙尘中,大晋的援兵如期而至,两国的勇士就在这边城的土地上展开了一波波厮杀。
秋天的落日红彤彤映红了天边,残阳如血,与黄沙上倾洒的血花混为一体,让秋日的北疆充满了悲凉。
大晋长乐八年,正月初一,晋武帝在大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在他身边是稚气未脱的晋王殿下,这是满朝文武第一次在正式场合见到晋王魏玉泱,那张与魏芃极像的脸庞上,带着与魏芃一般无二的冷傲。
在百官朝贺之后,魏玉泱从内侍手中的托盘上拿过一个卷轴,他展开,清脆的童声在大殿中响起,这是一道战报,北疆大捷,太子魏芃、安国公杨九林率众夺回榆关、北雁门、凉关,共杀敌五万余人,俘虏敌兵两万人,大军围攻橦谷关,与敌兵正在争夺。
殿中欢声一片,晋军正在收复失地,若拿下橦谷关,便是彻底收复,剩下的就是看魏芃和杨九林如何打算了。
魏玉泱又拿过另外一个卷轴,这是明黄色的,显然是圣旨了,他又大声念了出来:依功劳封赏诸臣,主帅杨九林之子杨君初,赐封骁骑尉,魏茸之子魏玉传为云骑尉,魏苡嫡长子着封世子,苏榣之子为轻骑尉,赫连乐山之子为车骑尉,唐培之女为惠安县主,等等,这些参战的世家子弟的子女,都被封了校尉和县主。
杨青山忙带着杨君初、诸位祖父也都带着孙子孙女叩头谢恩。这次皇上封赏的手笔还真大。
魏玉泱脸上荡起小孩子的笑容,他将圣旨放还回去,退在了祖父的龙椅一侧,自己是晋王,父亲不在的时候,自己也要学着承担皇家的责任了,从这年的年节之后,自己就不再是小孩子,他要勤学苦练,要像爹爹和母妃一样,守护子民的安康。
除了年节的时候,杨君初回杨家住了几天,其余的日子,他都被魏玉泱带在东宫,有时还会在中宫留宿,晋武帝考教他们的学问之后,又指派专人给他们授课,自己闲暇时,也会叫过来考教一下,看看他们长进了多少。
令他欣喜的是,这两个皮猴子能拆了东宫的屋顶,也能背得过古今典籍,魏玉泱大有其母风范,背书速度奇快,到不了过目不忘,看上几遍也就记下了,再有名师大儒在旁指点,与魏芃而言,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他常用的兵器也是三尖刀,用他的话说,天师说这样才算一脉相传,看着他舞动的身姿,晋武帝的身子突然一僵,这刀法明明就是魏芃修习的,当年先帝只说给魏芃找了武功高强的世外高人来教他功夫,那人的样子……每次见过却又总好像又没有印象,那人到底是谁?
让晋武帝意外的是,魏玉泱的枪法也不坏,没错,就是贺兰雪惯用的改良版谢家枪法,他现在只想能见到天师大人,然后给他好好的磕几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