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那个是不是你妈妈?”
一个男孩子喝止其他动手的人,叫住一个男生看向二楼。
一排家长对他有怒目,有无奈,有厌恶。
“快快快,快走。”
王博文看见自己妈妈的那一秒,浑身就不住的颤抖,招呼几个人往操场另一头跑。
“王博文,给我站住!”
王博文的妈妈从二楼跑楼梯向下,安瑜兮身子笨重,想要去追,差点摔倒,幸好有家长扶了一把。
几个家长摩擦着拳头,要下去把孩子带上来教训,安瑜兮腹部一疼,皱了皱眉说:
“家长们先不要冲动,我相信孩子们是善良的,我们要先了解他们为什么染上了恶习,加上正确的引导,不要在外吼孩子,打孩子,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导致想要找回自尊,欺负同学,让别人觉得他很厉害。”
“安老师,要不要坐会儿?”
副班长的妈妈搬了一个椅子出来,扶安瑜兮坐下,看向那几个冲动的家长说:
“你们别冲动,安老师找你们来,一定是有计划,还有王爸爸,去把王妈妈拉回来,你现在下去,不是告诉同学们,老师向家长告了状吗?以后这群学生还能信任老师吗?”
“就是,就是,快去。”
家长们很认同副班长妈妈的话,催促王爸爸快点。
“先进教室,我们慢慢谈,其他班还在上课。”安瑜兮揉揉腰部,带家长们回班里,等王博文父母上来。
从王博文父母的冲动,暴躁可以看出王博文有些习惯可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呼~”慢慢吐气,抚摸肚子,宝贝,妈妈知道你心疼妈妈,可妈妈是一个老师,要对孩子们,家长们负责。
“安老师,几个月了?”
副班长妈妈是个慈眉善目,眉眼间又带点锋利的女人。
安瑜兮笑着回答:“五个月零四天。”
“五个月,是最辛苦的,我记得以前怀雪茹的时候,第五个月最闹腾,常常踢个不停,有时在走路,没有预兆,就踢了一脚,本来那时候敏感,以为自己出了什么事,跟她爸一起吓得一星期跑三四回医院。”
“哈哈,你家那位是关心你,那像王桐他爸,怀孕那段日子,饭都不会煮,天天在家写写画画,还得我伺候他,当年脾气好,想着是工作,没计较,现在回想起来,有点憋屈。”
“是啊,的确难受,那群男人还天天嚷嚷他们有多累,那里能看见我们的忍让。”
一群妈妈们以安瑜兮为点,聊起了一些事,安瑜兮从中,也了解了妈妈们各自的品性。
有开朗,有怨气冲天,有暴躁,有温柔……
各式各样的都有。
“不过看到孩子这么大了,心里再多苦,都觉得值。”
“嗯,我家那臭小子虽然成绩不好,但喜欢电脑,我想着他那天给我考个好成绩,不说一百二三,考个九十多的及格,让我脸上有点光,我就给他报班,不然英语不好,怎么学电脑?”
安瑜兮笑笑,这位妈妈平时该是刀子嘴豆腐心,去问过,了解过。
“安老师。”
王博文上来时,一些学生跟在后面上来了,安瑜兮见了,想着反正被发现了,点了一个跟上来的学生说:“何佳,把同学们叫上来,小点声,不要影响其他班。”
“好。”何佳风风火火的跑下去,不出十分钟,孩子们都上来了,各自坐在各自的家长身边,安瑜兮转而问孩子们:“你们最讨厌爸爸妈妈做什么?”
孩子们瞧了眼身边的父母,不敢说话。
安瑜兮搓搓拳头,说:“今天说的话,回家都不许计较,要是谁计较,就输给那位同学一天时间,任那个同学支配,各位家长同意吗?”
“好!”
所有家长异口同声,可能是感觉到安瑜兮与王老师不同。
“同学们,今天老师是见证人,你们有什么话,都说出来。”
“我想我爸能别在别人面前吹牛,明明不会,没能力做到,却说得像是什么都能一样,别人都拿他当笑话,他还不知道。”
班长站起来,毫不犹豫的吐槽了身边的父亲,班长爸爸有点不高兴,什么也没说。
安瑜兮示意他坐下,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词:
自大。
“等一会儿,我们看看各自孩子身上是否有这些坏习惯。”
有了班长带头,其他人纷纷站起,吐槽起自己的父母。
班上气氛多变,笑声不断,安瑜兮听一个,写一个,渐渐,一面黑板写满了四分之一,家长们抬头时,神情渐渐严肃。
“听完孩子们对父母的看法,现在让孩子们听听父母对孩子们的看法,雪茹母亲,你先请。”
“我家雪茹看起来挺大方,开朗,友好的,其实还是有小女孩一些想法,比如说小嫉妒,对朋友不真心,有塑料姐妹……”
雪茹妈妈把安瑜兮这一月的观察,全说的清清楚楚,安瑜兮不由笑笑,向雪茹眨了眨眼,雪茹害羞的低头,她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坏习惯。
家长们一个接一个的说,有详细,有简短的,安瑜兮用右手支撑着头,看了看纸上的笔记,又回头看了眼黑板,得出结论:
有时候父母还没有孩子了解对方。
“各位家长……”南怀瑾走到教室门口,看见很多学生家长,说了声“抱歉”,退回教室外。
“咳,各位家长,孩子对于父母就是一面镜子,请在心底默默找出孩子们的缺点,再与自身相对照,自我反省是否有这些缺点,或是回想一下,各位平时是否在孩子面前显露出这些词。”
每个家长看向孩子,教室里沉闷下来。
安瑜兮趁机,悄悄溜出去,蹦蹦跳跳的问:
“怎么样?”
“很棒,但我有个提醒。”
“嗯,你说。”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有时间陪伴孩子,也不是所有孩子都理解父母。”揉揉安瑜兮的鼻子,南怀瑾中肯道。
安瑜兮皱眉,她倒没考虑这个。
果然自己还没养孩子,有很多的不足。
“你可以了解一下,孩子们需要什么,让他们以不同的方法去恳求父母。”
“比如?”
“比如曾经有个孩子用三百块钱,买了父亲一天的时间。”
“好主意。”
“关于某些学生,该负什么责任,最好落实。”
“我会单独和几个孩子的家长谈。”
“嗯,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