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李若虚不露声色。
郑皇后却是神色大喜:“臣妾今后一定好好管教兄长,今后他就不再是国舅了,只是一个普通人,还请陛下饶兄长一命。”
李若虚心中挣扎,最后还是下定决心摇了摇头:“皇后回去吧,这事你就不要管了。”
撇了眼皇后身边侍从太监,心中盘算:太监这种身体残缺的人,不太能到,而且也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残缺变态,总是会出一些馊点子,以后还是应该逐步减少,直到最后取缔太监这个职业。
最后李若虚还是把自己的大舅子给明正典刑了,倒也还算是正本清源,朝廷上下风气一清。
只是皇后几年时间都没和自己开口说话,没办法只能慢慢哄。
当上皇帝后,每天处理政务几乎是从早忙到晚,几乎是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
封建制度的局限性,世家宗族、地方豪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般的改革根本无法触动根本,李若虚时常觉得自己忙来忙去,最后都是白费力气。
也曾经考虑过设计人民代表大会之类的制度,由人民推举。
但仅仅是考虑了一阵,便放弃了这个打算。
时代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人民民智未开,地方宗族世家势力过于强大,基本上这些人好像说什么百姓便要遵照着做。
如果真的毫无基础,便这么做的话,那等于是把所有的权利都让给了地方的宗族豪强。
没办法,只能想办法逐步慢慢的削弱地方宗族豪强势力,任用贤能,权力分化,相互制衡,避免因为绝对的权利造成绝对的腐败。
如道祖老子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徐徐图之,步步为营。
最重要是广开民智,建立义务教育,让绝大多数百姓拥有基本的认知判断能力。
建立通行的媒体报纸,让百姓有能够发出声音的地方,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兢兢业业努力干了几十年之后,总算是颇见成效。
李若虚终于是松了口气,这么些年小心翼翼,基本上是依样画瓢,把记忆中的制度搬出来,再靠着手下人才的建议,总算是顺利推行成功。
此时情况差不多稳定,自己能做的都基本做完了,国家基本上也算得上是天下太平了,于是李若虚直接禅让皇位,趁着自己神经衰弱之前,带着老婆退隐江湖。
……………………
道台上,朱寿率先清醒了过来,其他的所有人暂时还沉浸在幻境之中。
朱寿打量了一眼周围的众人,眼睛微眯,看向高台上的玉简,心中暗道:“幻化心境中成为一国帝皇,感觉这应该不是传闻中庄周圣人的道,甚至也不是一般的道家传承?
张角留下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吐了口气,随意的语气开口道:“算了,反正和我无缘,爱是什么是什么?”
然后便背着手走下道台。
在道台下等了许久之后,道台突然发出动静,原本微弱的光芒突然大盛,整座道台振动起来,所有人都清醒过来。
李若虚也是睁开眼睛,回顾脑海中仿佛黄粱一梦般的诸多场景,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时心情。
这时却见道台顶端的玉简腾飞而起,化作一道白光,径直投入李若虚眉心。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齐齐投向李若虚。
李若虚此时却是顾不得众人的目光,脑海中诸多信息传入。
“原来竟是如此?”李若虚心中了然,露出微微有些苦涩的微笑,这传承还真是有点麻烦。
回过神来才看到,所有人都盯着自己,气氛有些诡异,刚想开口说什么,虚空突然发生扭曲,在场所有人都被传送出了洞天,回到光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