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喝鸡汤,但我也会总结一些杂句,来警示自己。
据说犹太人有圣经,会终其一生,指导他们,好让他们的人生之路显得没有那么迷茫。
我很羡慕,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东西,大师去了,我们找不到灯塔,大多数人正在迷茫、徘徊着,只能到书籍里去找,到艺术里去。
中国教育大抵是靠家庭和学校,但这两方面,就目前而言还是非常脆弱和空缺的,我们大部分接受的,是自我的教育。我们自觉筛选所想要接纳的信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改变了所能接受到的信息指导,最后形成了个性鲜明,全然不同的一个个独立的人。
太现实的人或者太理想的人都是生存能力极不佳的人,我极力奔着适中而去,想要在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叉区域,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有人说这样显得表里不一。外表看起来丑恶,其实内心可能很纯良,这样的委屈是很不堪忍受的。
我要说,只有这样的矛盾,才能被真正称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脱离了其他物种的,一种人。
当你站在理想、道德、信仰之类的制高点上,制裁别人非常现实世界的三观,认为人应该真善美,你大可以把现实世界批驳得体无完肤,也完全可以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把他说得哑口无言。
但你永远要清楚,这样的人,活得比你潇洒,你不必去妒忌或者羡慕,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道路选择。
选择理想化的生活从来都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你若觉得这样非常舒适,你大可以至死不渝地贯彻,但你若总是在反思自己,对照他人,发现自己过得是那样的糟糕,自己的人生是那样惨淡,整个现实世界是那样的丑恶时,其实不是世界错了,而是你不适合做一个理想主义者。
还是应该重新投身于现实世界,适应并利用这里的规则,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那么如果要扯破脸皮,颠毁原有的三观,便是这个现实世界的通行证,甚至可以说是成长。
成长必然伴随着苦痛,颠覆,不论是脱皮的蛇,羽化成蝶,跳下悬崖第一次学习飞行的鸟儿,本质上都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对原有的自我枷锁的一种打破。
与其极力抗拒,倒不如从容拥抱它,毕竟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你所认为的对,只是你自己所定义的,你所认为的错,也只是长期的自我洗脑,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罢了。
以下,是我的一些杂句,以后有机会可能还会发表一些杂诗。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至于其他的作用,我不敢奢望。
“失去定义,一切都是混沌。”
“只要是爱,爱一个妓女和爱一个处女又有什么分别?”
哪有什么不是见色起意的爱情,你看见大便都有厌恶的生理反应。
小时候拼命逃避家庭关系的束缚,长大以后才感谢,还有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把我们死死捆住,以至于不被世界抛弃。
哪有什么细水长流,不过是性格罢了,要比佛系我也可以谈一个世纪的爱情。怎么没有一见钟情?对这个世界,我感觉自己明天就要死掉了,后天你就不见了,我怎么敢错过。
没有被这个世界所善待过的人,要如何成为一个善人?
活到最后才发现,所谓的爱情,倒不如友情。
那些口口声声,自己思想前卫的人,可能是思想最保守的人。
傻人有傻福,而傻逼没有。
一生:爱过,恨过,喜欢过。被喜欢,被厌恶,未被爱。追过、怂过、暗恋过。舔过、被舔、拒绝过。然而诸如相互喜欢、一见钟情,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