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可避免的小行星对地球撞击,人类不成熟的各项太空技术甚至没有大规模检测就投入到了实用。
当大白鲸号进行了第一次空载跳跃测试之后,四艘巨大的空间跳跃引擎,吞噬了大白鲸号百分之七十三的能量储备。
为此夏雪对空间跳跃引擎进行了两次优化,能量消耗大幅降低,但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屏幕上各项指数快速变化之后,终于稳定下来,鱼龙号上核反应堆开始正常工作。大白鲸号因为要携带巨型核弹,并未后期安装核反应堆装置。
苏安然把鱼龙号上情况,通过量子通讯,同步传输给地球星域的天穹号。
“很好,核反应堆运转正常,这下我们有稳定可控的能量来源了,我们殖民火星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云汐有些兴奋。
在夏晴、夏雪未能突破新能源研究前,核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重要的能量支柱。
王天宇在大白鲸号的舰长席上,淡然一笑,“在没有掌握稳定可控的核聚变技术之前,我们高兴的还是太早了。”
能源发展的路径其实宇宙早就告知了人类,目前地球上,除了核能、地月引力引起的潮汐能,人类其他的能量来源都是源自于太阳的核聚变,只有真正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人类才能算得上走出了地球步入了太空时代。
至于汲取太空散射的辐射波,依靠脉冲星、磁星获取能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除非人类掌握了空间能、反物质对冲湮灭技术,才能真正领先了核聚变能源。
大白鲸号上,其他人也很高兴,纷纷向夏晴建议道:“把鱼龙号贴过来吧,给大白鲸号把能量充满。”
夏侯博非常担心大白鲸号能量匮乏,现在大白鲸号上的能量还不到40%,巨大的离子脉冲引擎让大白鲸号获得速度的同时,也在快速吞噬着大白鲸号的能量。如果启动防护场域能量消耗会更高。而且大白鲸号上还有电磁炮,如果没有能量支持,就只能使用传统火药驱动的九门406毫米舰炮了。
夏晴却没有移动鱼龙号,而是释放出了三十个射线能量捕获球,依靠捕获的伽马射线、中微子射线转化,给大白鲸号进行充电。
鱼龙号现在还不能被认为是完全安全的,还需要测试,夏晴再次输入了一个指令。
一声轻响,大白鲸号上406毫米的主炮喷射出一枚炮射导弹,导弹加速向着远方飞去,足足飞到距离大白鲸号500公里的距离上,才开始引爆。太空中瞬间出现了一枚小太阳。
这是一枚当量只有20万吨的氢弹,与当量百亿吨级的氢弹同样的构造,是用于验证氢弹构型用的,如果出现问题,大白鲸号上的科学家将会对巨型氢弹进行调整,以保证正常使用。
“核聚变反应正常,我们可以按照计划对小行星进行狙击了。”夏晴看看屏幕上的参数,氢弹爆炸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能量捕获球捕获了。
此时,不仅夏晴在盯着火星区域的核聚变试验,各国太空基地上千位科学家都在盯着这一实验。
为了稳妥起见,夏晴并未急着召回鱼龙号为大白鲸号补充能量,而是对鱼龙号上的核裂变反应堆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