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只是个少年,非常容易掌控。不必说少年郎对救命恩人怀有多大的感激,这只是恩情之一。
而且王凌恰恰不是王允的嫡系子孙,而是王允的堂侄。按理说,王家家主的位置与王凌并无干系,但如果救了自己性命的恩人恰恰“力有不逮”,没能救下那些法理上顺位继承王家家主之位的其他亲戚,那就相当于是将王凌推上了这个家主的宝座,这是恩情之二。
至于恩情之三……事已至此,陆离已经明白了过来,刘备就是等着诸如陆离这样“热心”的人物,与自己一同把王凌推上家主宝座。刘备给王凌创造了成为家主的契机还不够,更是指点王凌用允许陆离过境的条件,换得了作为晋阳太守、手握六千精兵的陆离的支持。虽然最终将王凌推上家主之位的或是借了陆离的大力气,可为王凌参谋帷幄的心腹,却非刘备莫属。
有了这三重恩典,在王凌成为王家之主以后,掌握了王凌的刘备,就相当于是掌握了整个王家的力量。
这,岂止是一个剑客所能有的城府?!
陆离为自己的推测所震惊,他看向刘备的时候,只觉得刘备那淡漠的面孔就像是一张面具,又仿佛他真的就那么木讷,仿佛对这一系列事件中蕴含的际遇毫无察觉。
更为陆离所暗暗担心的是,在这一连串事件中,刘备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就算他是有心计特意只救了王凌一人,可对于王家而言,在本家的灭顶之灾中剩下了一根独苗,这已经是值得一家人额手称庆的事情。虽然本家除王凌外全数覆灭,但与王家本家勾连的门生门客,都会对刘备感恩戴德而不该也不会对刘备没能救出其他人有半点怨言。
“我可以帮你打败北山李家。”陆离选择无视了貂蝉的眼神,“但王凌公子,我有个不情之请。”
“什么?”
“你的家主之位被确认下来以后,就随我去晋阳吧。我会在那里举起反抗董卓的旗帜,而我需要王家的帮助。”
这是一个诱饵,王凌对这个提议自然是不会有异议,但如果刘备开口反对陆离的这项提议,就足以证明他确实有利用王家的私心。
王凌犹豫地看了看刘备,终于,刘备开口了:“陆太守所言极是,王家被董贼所灭,本来就与董卓不共戴天。更何况这是匡扶社稷之事,是王允司徒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王家的使命。凌公子,我以为陆太守所言可行,而且王家应该倾力支持。”
“哼!凌少主不要少年意气!董卓势力极大,如何与之相处,是需要从长计议的事。刘玄德,你虽然救下了凌公子,毕竟是一个外人。插手我们王家家事,不好吧?”一个苍老的呵斥声突然传来。
四人循声一看,不远处站着个鹤发老人,他手拄拐杖,显然是在王家里颇具权威的高辈分者。
王凌脸色一冷,他可不喜欢别人在这个时候“恰好”路过,听到了他们的讲话。虽然这老人假装路过,窃听谈话很不地道,然而面对着老一辈,王凌又不好摆脸色,只得顺服地劝道:“家老,这事不是还在商量吗,您就别……”
刘备却慨然斥道:“家老,您这就想错了。什么叫王家家事?反抗董卓,这是国家大事!王司徒为此而死,尸骨未寒。您现在竟然就把王司徒之死和大汉社稷的安危抛出脑后,岂不是可耻可笑、可悲可叹!难道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竟会畏惧董卓威势,忘记家仇国恨吗?我刘备虽然是织席贩履的小人物,却也知道以此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