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记载来看,董卓当政之后,为了避嫌,为了显得公允,并没有大肆提拔自己的部下(这也引起了董卓一些部将的不满!),也没有大肆提拔自己的同乡,而是大肆封赏前来投靠的官吏,并把各地州牧,郡守的位置都让给了关东豪门士族的子弟。
向那些当政的豪门士族展示了足够的善意,也表达了他董卓愿意和豪门士族共理朝政的意愿。
(这种士族共治天下的模式,在后来的南朝时期得到了认同和执行。)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董卓很可爱,很实在呢!
可是,这些豪门士族既不买他的账,也不领他的情,一旦得到了实权,就开始磨刀相向了!
当时有个叫伍孚的士族,少年时期就很有名望,被当地郡守任命为门下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后来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东曹属一职,稍后便晋升为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北军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是个位高权重的职位。)。
伍孚身为北军八校尉之一,自然深得董卓的器重。
这天伍孚内穿贴身铠甲,在朝服里挟佩了一把小刀去拜见董卓,打算伺机刺杀董卓。
禀报完毕之后,伍孚拜辞而去,董卓送至阁中,伍孚趁机拔刀刺之。可惜董卓不但力大,而且武艺高强,伸手抓住伍孚的手臂,趁势连连后退,伍孚屡刺不中,侍卫闻讯赶来,抓捕了伍孚。
董卓激动的说道,
“我诚心对卿,卿欲造反邪?”
伍孚朗声说道,
“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之下,让人杀了伍孚。
说实在的,当时的董卓只是专权,并没有篡位之意,所以说,伍孚说话还是夸大了一些,有一些栽赃董卓,、激化矛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