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赵煦自大,而是在两次大败西夏后建立起来的自信。
当年王韶怎么把他们的祖先按在地上摩擦,今日就让溪巴温也尝尝疼的滋味。
赵煦从来都不是好糊弄地方皇帝,他心知肚明曾布在邀宠。
曾布虽明面上支持章惇变法,暗地里却常常使绊子。
就拿这次急报来说,他应该先和章惇商量,然后再集合宰执觐见。
他这么急,就担心年岁大了,坐不上首宰位子。
这人应该堤防。
赵煦清楚,吐蕃造反是疥癣之疾,国内的变法进程才是富国强民的大事。
少顷,宰执重臣匆匆赶来。
不出意外,君臣意见统一,均赞同派兵平乱。
主将是王韶之子王厚,副将是名将王瞻。
王厚子承父业,有勇有谋,定能将河湟之地的吐蕃,像他父亲那样踩在地上摩擦。
赵煦清楚此次战争的决定权在武将,他破天荒没有派监军,直接授王绝对指挥权,任何人不得干涉,且周围州县兵马皆受他节制。
这在宋朝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事,重臣也很难得没有反对,大概是皇帝先后丧子丧女,他们也不想触霉头。
······
“汴京,我洛寒又回来了!”
站在宣化门前,洛寒由不得嘟囔了一句反派的台词。
汴京外城共有十二座城门,南面有三门,自东向西,依次为宣化门、南熏门、安上门,唯独宣化门让他有忍不住的愤怒和耻辱感。
二十余年后,一个叫郭京的神棍,被皇帝委以重任守城,就是打开宣化门逃跑,被金兵攻破外城。
这么坚固的城防,居然被外敌用这种方式攻破······除了腹诽北宋末代皇帝脑 瘫,他实在无话可说。
在宣化门前凝视了良久,洛寒转身对鲍黯等人道:“咱们回小石山!”
“先生,这是为什么?”
“先生让回就回,哪来那么多屁话?”
这本是孙二娘教训过鲍黯的话,此刻被鲍黯用来教训时迁。
他第一个跟随洛寒,如今孙二娘却像老大一样对他呵斥,不在时迁面前找点存在感,很有可能成为老幺。
洛寒主仆四人转身走向小石山。
他本想直接进宫见驾,了解赵煦健康状况,以及宫内有无变故,看到宣化门突然又想作罢。
归来就进宫不合适,显得有些过于焦躁。
这和改变历史一样,急不得。
先回小石山立足,再做后续打算。
······
Ps:恢复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