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浴血奋战,打败青唐吐蕃,御史却在别人的指使下,在背后捅刀子,颠倒黑白,把功臣变为罪臣,差点造成王瞻自杀。
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这帮御史无理由,无底线,苍蝇般乱舞,群狼般撕咬,肩上扛着朝纲、道德的大旗,却为虎作伥,四处杀伐,挑起内讧。
而自诩道德高尚,正义化身的君子,在金人杀进汴京城后,又有几人挺身而出。
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想要把大宋引上正道,必须把御史乱政的现象取缔,至少得取消风闻奏事特权。
否则处处掣肘,必定成为大宋前进的绊脚石。
“不可,此乃祖制,不可轻易改变,否则会动摇国之根本······”陈瓘忙道。
“又提祖制?祖制让御史监督和监察百官,规谏陛下,祖制让你们刺杀陛下了么?”
洛寒一句话把陈瓘的话噎进肚子里,而后他厉声道,“官家,御史滥用风闻奏事特权,以冠冕堂皇的借口,攻击政敌。甚至有御史明码标价收取银子,谁给到那个价位,他们就收钱弹劾······他们已经成为工具,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臣在青州斩杀官吏,为整顿吏治开了个好头,臣以为整顿吏治,就从整治御史开始······臣恳请官家取缔御史风闻奏事的特权,还大宋朝堂一个风清气正的乾坤······”
职业喷子,拿朝廷的钱,扯朝廷的后腿。
踢开绊脚石,才能毫无顾忌迈步。
“臣附议!”
章惇道,“御史奏事得有真凭实据,以后风闻奏事便是诬陷,应交开封府审查······”
“臣亦附议,臣还觉得御史奏事的定规矩,每一个奏折必须由御史中丞先审核,不通过的奏折只能重新修改······”
“······”
新党大喜,纷纷附议,顺便带上自己的建议。
当然,这些建议若是通过,御史台就成为摆设。
旧党很想出来反对,但此刻却不便替御史说话。
因为裴汐身揣利刃,有刺杀皇帝的嫌疑,此刻谁多嘴就有同伙的嫌疑。
撇清自己才是王道。
至于御史,更没人跳弹。
他们连自己身上的嫌疑都没有摆脱,哪有机会反对。
“御史是我朝不可或缺的职务,不能用某些条条框框来缚住手脚,否则要御史台有何用?”
赵佶也不是傻子,御史台也是他手中的刀,若是用诸多条条框框束缚,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他要一把钝刀有毛用。
“朕觉得风闻奏事的特权该取消了,先取消一年看看效果······”
赵佶心中窝火,他没有想到裴汐居然拿着利刃上朝,看来以后得严查严防了。
上朝前必须严格搜身。
“臣燕亥见过官家!”
燕亥听到内侍说殿内出了大事,官家传唤,当他进殿看到这一切,明白事情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燕亥,将裴汐带到皇城司,最迟傍晚,朕要知道真相······做不到的话,你也就没必要做这个皇城司公事了······”
赵佶眼中露出一抹杀机,冷冰冰道,“将御史台一众官员全部关在皇城司,真相出来之前,不得离开皇城司······”
“臣,遵旨!”
泥人都有三分火气,别说皇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