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
赵明诚填不出这样的词,否则他就有好多类似的佳作传世。
难道是······一个念头油然进入洛寒脑中。
苏轼是枪手。
他搁不下老脸出场,用这种方式来赢自己。
不管真相如何,先揭穿这种剽窃行为再说。
“这首词不是赵公子所填,他剽窃了名人之作······”
尽管都是剽窃,可哥的剽窃是原创,你的剽窃就是剽窃,除了哥,谁都不能剽窃得这么理直气壮。
赵明诚吓了一跳,不由瞥了一眼苏轼,见苏轼没任何表情,便强自镇定道:“洛真人信口雌黄,你说我剽窃了,我剽窃了谁的词?”
“你用东坡居士的词充面子,当真不要脸!”
赵明诚心里咯噔一下,转头看向苏轼。
与此同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苏轼身上,想听他说出真相。
苏轼一愣。
这首词确实是他新写,他确定除了自己和赵明诚,没有人听过这首词。
是赵明诚鼻涕眼泪求他,说用诗词让李清照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还口口声声称只把词让李清照看。
他一心软便把这首词给了赵明诚。
“洛真人,你为何说这首词出自老夫之手?”
洛寒拱手施礼,而后对苏轼道:“这样的词除了豪放的苏仙,还有谁能写得出来?送别词一贯缠绵感伤,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是其中佳作,但能把送别写的如此旷达而豪放,除了洒脱的苏仙,绝无第二人······”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等待是为了下次的相遇······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道出居士多少无尽的辛酸与期盼······”
苏轼左右为难。
若说出真相,他和赵明诚就都毁了。
不说,却又担心洛寒更深一步分析,在场人可不是傻子。
苏轼淡淡一笑道:“洛真人说笑了······”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赵明诚见状松了一口气,却也没勇气斥责洛寒。
“比不过赵德甫佳作,洛真人就反咬一口,到底是谁不要脸?”
柯湃枚率先发难,国子监学子跟着声讨,顿时场内响起一片指责声。
“这首词是谁写的,自有人心里清楚,既然东坡居士这么说,那小道也有一首《临江仙》,请苏仙赐教······”
苏轼做枪手也只能给赵明诚一两首诗词,洛寒却有无穷无尽的诗词,他倒要看看,苏轼还给了赵明诚什么。
狂妄啊!
就算柳三变在世,也没有这样的胆气向苏仙挑战。
一个少年却敢造次,真是狂的没边了。
更多人则抱着吃瓜态度看热闹。
这可是汴京少有的大瓜,肯定能吃个酣畅淋漓。
“李家娘子,麻烦你再次执笔······”
“我愿意!”
注:苏轼这首临江仙是早年所做,本书为了情节需要,私自把苏仙的创作时间推后,希望读者大大不要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