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在时他是香饽饽,被洛寒当着哲宗的面打落神坛,他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要说他不恨洛寒,那是假的。
来人正是蔡京亲信胡峦。
诗词会以失败告终,曾布和蔡京的下一步计划立刻展开。
他们要挑起道门内战,把洛寒搞臭,彻底失去圣眷,然后痛打落水狗。
二人分别派人游说道门名宿,像茅山刘混康,龙虎山天师张继先,嵩山王仔昔,濮州王老志都在邀请之列。
若非路途遥远,他们会派人去蓟州二仙山请罗真人(水浒公孙胜的师父)来对付洛寒。
“不服又能怎样?”
刘混康神情沮丧道,“官家已封赏真人名号,贫道可没本事收回。”
“有志者事竟成,华阳先生不可颓废。”
胡峦义正词严道,“先生应联合道门中人,当众揭穿洛寒真面目,让他这所谓的得道高人,原形毕露,声名狼藉,还道门清誉……”
见刘混康还不表态,胡峦接着道,“华阳先生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年的锐气去了何方?不瞒先生说,诸相公已派人去各个道观请高士出山,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妖道只有滚出汴京一条路可走······”
“果真?”
刘混康眼中闪光。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洛寒不仅得罪道门,还得罪了天下士大夫,到时候士大夫和道门合力,还担心区区一个妖道?到时候,华阳先生又会得到圣眷······”
刘混康听后大喜,当即答应胡峦,一定要带着元符宫众道士去汴京。
胡峦走后,刘混康坐轿出观。
他要去请一个人出山。
说服此人随行,洛寒只有失败的命。
·····
“臣弹劾苏轼,他当着臣面说,洛寒下山是为救世。道家有言,道士盛世归隐山野,乱世下山救世。苏轼危言耸听,把盛世诬为乱世,是为洛寒做敲门砖,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早朝一开始,曾布就拉开弹劾序幕,他弹劾苏轼是幌子,弹劾洛寒是真目的。
“洛寒不在山野归隐,却联合苏轼来乱朝,数次和苏轼在家中密谋,其心可诛······”
曾布清楚这个理由弹劾洛寒太乏力,但好歹得替接下来的道门内战吹响冲锋的号角。
“我喜欢苏仙的诗词,拜访他聊几句诗词就是密谋?苏仙已致仕,手中没半分权力,能乱朝?要这么说,你经常和高官权贵在樊楼聚会,你们手握重权,密谋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是道士,都不清楚盛世归隐山野,乱世下山救世的说法,你一个外行人如何这么清楚?再说,凭什么在盛世,道士就不能为国出力?”
“我看你是在打击报复,苏仙在诗词会上没如你意,不出手教训我这个后辈,你气急败坏······”
洛寒当即揭破曾布的丑恶嘴脸,气得曾布只跳脚。
洛寒一直寻找的幕后人出现了,现在可以确定曾布是其中之一。
他首先想到的是蔡京,谁知蔡京稳坐钓鱼台,一次都没有跳弹过。
这让他对这个官场投机者更为忌惮。
汪汪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汪汪。
像蔡京这种人就是一条五彩斑斓的毒蛇,花纹美得让人陶醉,内心却邪恶得让人防不胜防。
同样是毒蛇,曾布在明面上,蔡京却在暗地里。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该提醒章惇了。
弹劾无效,退朝回衙。
洛寒没回草庐,他随章惇去政事堂,专门聊了聊曾布和蔡京。
经历了风雨的章惇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他牢牢记住洛寒的话,不给二人翻云覆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