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艾易生竟流下了泪水,说道:“本来我就准备给郭如烟娘子留下银子的,因为我知道你的包袱里有很多的银子,但郭如烟娘子害怕我会用到,所以,说什么也不肯收。如果我当时,能再坚持些,把银子留下了,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圆圆一边帮艾易生擦泪,一边劝他道:“这种事情,是谁也没有办法预料到的,没有关系,以后还会机会再见的。”
艾易生倒在怀里一边痛哭,一边说道:“如今她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如何能再见呢?”
圆圆没有想到,今日的艾易生竟是如此的脆弱,答道:“那不如,我们去全国到处找一找,四海虽大,但还是有边境的,只要找的时间久了,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郭如烟娘子的。”
艾易生点点头,说道:“那好吧。”
最后,圆圆便安抚着艾易生睡去了。
第二日,圆圆正要和艾易生去找郭如烟娘子,艾易生说道:“不用了,咱们这样找,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是没有多少用的。我想先把你送回芒砀山清虚观,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好好找郭如烟娘子的。”
圆圆劝道:“如果不找到她,你一定良心不安的,不如,我们先找找看。”
艾易生答道:“我们没有任何的线索,是没有办法找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先送你回去,等将来我考中进士后,得了一官半职,那时,再找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
圆圆见艾易生说的有道理,便不再坚持。
圆圆便说道:“这样好了,不如我们再回去,郭如烟娘子虽然走了,但里面定还有她的东西,不妨,我们进她原来的房中,取一件她的东西,小官人也好留作念想。”
艾易生笑了笑,说道:“还是小娘子想到的周到。小可自叹不如。”
圆圆见艾易生终于笑了,心中总算也有些了安慰。
于是,艾易生和圆圆便又折回南京应天府,来到了郭如烟的家门口,正要砸那锁时。
这时,有一个老妇人说道:“烦问小官人是不是姓艾?”
艾易生听了老妇人的这话,很是吃了一惊,答道:“小可正是姓艾。不知道夫人有何指教?”
这老妇人听了大喜道:“之前在这里住的郭如烟小娘子,请老身一件事情,说如果有一位姓艾的小官人,来这里时,便把这封信交给他。前几日,听张老头说一个年轻的官人来过这里,当时碰巧,老身有事出去了,所以没有把这份信交给你。如今,小官人又回来了,这下可好了,就可以把这份信交给你了。”
说着,便把一封信交给了艾易生。并问道:“艾小官人认识字吧?如果不认字,也没有关系,去街上找一个代写书信,花不几文钱,就能让他帮你念一念。”
艾易生答道:“小可略通笔墨,还是能认识几个字的。”
这老妇人听了更是高兴了,说道:“认识字好,我们这一带人家有好多就不认识字,平时有个书信,都是请这郭娘子帮忙写,帮忙念,如果她走了,以后也不知道再找谁去。”
圆圆见这老妇人聒噪不止,影响艾易生读信,便自己陪着这老妇人说话,让艾易生静静地读信。
艾易生读完信后,脸上露出喜悦之色。
圆圆见艾易生这个样子,便问道:“是不是信中说了什么好事?小官人读完信后,竟如此的欢喜。”
艾易生只是笑了笑,并不回答,说道:“小娘子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圆圆接过信,读了读,心中却有一种忧郁。
艾易生见圆圆读完信后,面容带忧,便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