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娘是个心里有事的话就睡不好的性子,一直惦记着要早起,睡了不过两个多时辰就醒了,施禹水也差不多同一时间醒来,两人一同起床换了年前新作的棉衣棉袍,匆匆忙忙用冷水洗了一把脸,迷迷糊糊的脑子立刻便清醒多了,这才赶着出了房门。
院中王大王二已经起身从水缸里打水送到厨房,淑娘进了厨房就见春花正在烧水。因三人都还穿着旧衣,淑娘便对春花道:“这里我来看着火,你去跟王大兄弟俩说,都换上新衣吧,年前做的时候也给你们一起做了的
。”
春花笑着说:“早饭总要煮好的,小娘子既然已经换了新的衣服,还是别在灶房里呆着了,净是柴灰,万一脏了衣服就不好了。我们做下人的,主家肯给做新衣服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哪里能不做事了?娘子放心,到吃早饭时一准换好了。”
淑娘无语,只得叮嘱春花小心,只做煮的蒸的,不要动刀。春花笑着应了,又催淑娘出去。
早饭时分果然三人也都换了年前一起做的衣服,只料子上比施家五人略次一等。王大王二的款式都是方便做活的短衣长裤,为着新年的缘故外面加了一件粗布长袍,春花的也是及膝的短袄、夹棉长裤、细布长袜、耐脏的棉布鞋,头上插了一支很小的银钗,乃是旧年高氏给她戴的。早饭是一大盘羊肉水饺、一盆炖菜、一盘蒜菜、一盘熟牛肉、一碗馏肉丸、一碗蒸软了的炸鸡,又有一筐馏馒头。
施家本就是本县人士,祖上不仅曾经为官,还是封过爵的,后代虽不曾入仕却一直以教化幼童为己任,因此在地方上颇有些名望。饭后不久便有人前来拜访,都由施重山祖孙三人出面接待了。高氏淑娘只在西厢等着学堂里幼童前来。
很快一班小孩子便闹吵吵地来到施家,王大指了正堂,便一窝蜂地涌进去拜先生。施长安受了礼,取出蒜来分给众孩童,又叫他们都倒西厢去找师娘玩耍,便又一窝蜂地出了正堂拥进西厢嚷嚷着师娘好、师嫂好之类的话。
淑娘早备了一小筐各色炸丸子,又有一盘糖果并一盘干果一盘金桔,给这般孩童每人分了一只金桔,其余干果糖果丸子叫他们自己随意抓取就是。有那抓了肉丸子的便大叫全是肉,那抓到豆腐丸子的便一边嘟囔怎么是豆腐一边要去别的小孩手里抢肉丸子来,也有不吵不闹狠命地吃的,一屋子小孩几乎不曾把屋顶掀翻。
高氏看着一脸的笑。淑娘心里忽然打个突突,想到自己原来说的守孝九月如今只要三个多月就到期,到时候只怕婆婆就要催自己“早生贵子”了,然而自己已经没有借口继续推脱了。不过也不一定同房就能怀孕,自己的身体年龄快到十七岁了,如果加上怀孕的十个月的话,差不多能满十八周岁,剩余应该已经没那么危险了,还是走一步说一步吧。想着便释然了,也一起笑吟吟地看着小孩子们吵闹争抢零食。
晚上淑娘跟施禹水商议回娘家的事:“我哥哥嫂子要去镇上,路远只怕要早早出发,咱们不如早些去,我爹他年前瘦得厉害,他自己在家我实在担心。”横竖是小事,施禹水一口应了。第二天一早稍稍用些水饺便着王大担着礼物出门往吴家了。
吴家小院门口停着一辆牛车,车上用木板做了车厢,车门处挂着一副洗得发白的棉布帘不让冷风灌进车厢里去。吴沐正看着那车夫一趟趟往车上搬东西,见了淑娘两口还有后面王大挑着礼物,笑着招呼起来:“妹妹妹夫回来了,方才你嫂子还念叨呢。”说着便请三人进院。张氏也焕然一新,跟淑娘笑说:“我这里正着急念叨妹妹怎么还没来,你们就到了。”说着便给丈夫使眼色接礼物。
吴沐得了娘子暗示忙请王大将礼物挑到正堂卸下,王大机灵,立刻开了箱屉,一层一层揭开来。吴沐看时第一层乃是一大块羊肉,第二层是粉条、青菜之类,第三层是水果干果,第四层乃是一坛酒,坛盖上用红绸缠上结成一朵大花。顿时笑容满面:“都是一家人,怎么这么客气。”嘴里这样说,却立刻取出一个干净的红漆木盒将羊肉用油纸包好放进去,又将那水果干果分了一半出来装在另一个小点儿的红漆木盒里。转眼就叫车夫把这两个木盒也装上车。施禹水便吩咐王大家去了。
两口跟淑娘夫妻道别:“路远要赶早上路,不能招待妹妹妹夫了。”说着急急忙忙上车走了。淑娘施禹水这才到吴柳的房间看他,却见吴柳睡得正香,不好打扰。淑娘只得叫丈夫在正堂歇着,自己去灶房看有什么吃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