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帮你们去找找看。”原强应了,带着他们三人来到了营妓住的地方。
原强以检查为名,一一进房间里看了一下,出来时摊了一下双手,“我就说过了,不会在我这地盘上的。你们还是上其它的地方找一下吧。”
今晚的月色很好,月光如水照射在古老的要塞之上。宽敞的校场上空荡荡的,看不到一个人影,就是宿舍里也都寂静得可怕。这大晚上的,又是如此冷的天,这要上哪儿去找人呢?
“走,我们去找门卫问问看。”常惠道。
三个人来到校场入口处,张三连比带划的,向守卫的戍卒描述了一下王守一的相貌特征,问他们有没有看到此人外出。
一个戍卒回忆道:“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人走出去了。”
“你确定?”常惠感到有些不安了。如果王守一确定走出了大门,而又一直没有回来,那就一定是出事了。
那戍卒回想了一下,肯定地答道:“没错,我确定。因为天冷,吃过晚饭后外出的没几个。”
完了!常惠头皮一麻,这王守一真的要是逃跑了,自己也必定受牵连,这个刚当上不久的燧长也干不成了!
常惠在决定要向上级禀报的时候,依然心存一分侥幸,“张三,你马上跑步回宿舍看一下,他到底回来了没有?”
张三二话没说,一路小跑回宿舍去探看情况了。
郑吉陪着常惠走了一小段,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了出来,“常燧长,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常惠道:“都到这个地步了,还有什么该说不该说的呢?你知道些什么,快说出来吧!”
郑吉这才吞吞吐吐地道:“燧长,我看郑吉可能是找人反映问题去了!我们不用担心他。”
常惠一听,心头一紧,连忙问道:“什么问题?是工程质量上面的吗?”
大汉的律虽然只有六十篇,包括萧何作《九章律》、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但是,这六十篇下,还有各种令,还有程﹑科﹑品﹑条﹐这些都是对律令的补充。律令中除刑法外﹐也包括若干行政或民事法规。断狱时因缺乏适合的律令条文﹐所以还须藉助于所谓“比”或“例”。比是比附有关的律条以定罪﹐例是案例。
律令中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土木工程与烽燧之事的条文,但根据朝廷的各种令制订出来的程﹑科﹑品﹑条在这一百多年的累积下简直是多如牛毛,对每一件事上都很细致入微的。具体到修造长城筑墙的模板、圆木规格、夯土的厚度等都是有详细的明文规定的。难道这小子发现了什么重大的问题去跟上面反映抢功去了?
可是,军侯也是住在要塞里面的呀,除非他要找的人比军侯级别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