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一床上的东西都随着一份证明他因公死亡的爱书寄给他家里的了,床上变得空荡荡的。没有了“十三香”的荤段子,夜晚的宿舍便少了许多的生气,变得很压抑、沉闷。
这一天,常惠他们值完班回来,发现宿舍里多了一个人。此人个头与王守一差不多,应该也是南方人士。年龄却比王守一要大得多,从额头上的皱纹来看,至少有五十来岁。
“你是谁?干嘛在我们宿舍里?”张三责问道,两眼赶紧扫了一下常惠床上的肉酱,看有没有丢失。
“我叫杨一笑,是这儿的医师。管事的说你们这儿空出来一张床,让我搬过来跟你们一块住。”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跟大伙打了个招呼。
“哦,是新来的啊。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燧长常惠。”张三开始一一介绍起来。
“燧长好。”杨一笑很热情地伸出了一双有力的大手。
“你好。大家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同袍,如今又住到了一个屋檐下,有什么事一定要互相帮助。”常惠礼节性地打了个官腔道。
“那是当然。”杨一笑应道。
常惠忽然觉得杨一笑这个名字很耳熟,好象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于是重复了一下,“你叫杨一笑?”
“如假包换。杨是杨树的杨,一二三四的一,笑话的笑。”杨一笑详细地解释道。
“大爷,您这名字挺好记的,看样子大爷一定是个爱讲笑话的人。”郑吉笑着跟杨一笑打了个招呼。
“呵呵,”杨一笑笑着道:“还真让你猜对了。我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逗人一笑的本事还是有的。我以前也是一个读书人,读了好多年的书,连续考了三次都没中。当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时,便弃文从武。在一次演兵比武中,好不容易射出一箭中了,却又被逐出了军队。”
“为什么你射中了还要被逐出啊?”小范不解地问道。
“因为我射中的不是箭靶而是鼓吏!”杨一笑道。
“哈哈~~”众人一听,顿时开心地笑了,果然是个搞笑的。
常惠听到此处,马上想起来了,他在一次古文训练中就看到过一篇《杨一笑传》,说的正是他的事迹。他记得全文是这样的:初从文,三年不中;改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又从商,一遇骗,二遇盗,三遇匪;遂躬耕,一岁大旱,一岁大涝,一岁飞蝗;乃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遂至地府,久候阎王升堂,不耐,问之,鬼卒曰:王阅足下卷宗,狂笑,休克于后堂,未醒……
时人评价曰:孔子见老子,归而称“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而杨一笑其人,学究天人,才砾古今,有神鬼不测之机,夺天地造化之秘,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其犹龙乎?